电子报
电子报

辜树明的奋斗史





  两次高考才如愿辜树明78年走进光华园,学校凋零,校舍荒芜,杂草丛生,百废待兴。“但我心中仍十分激动。”因为,这个大学来之不易。踏进光华园那一年,辜树明已25岁。从前他服过5年兵役,后被分配到新华书店售书。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只读过一年多初中的辜树明基础差,只考了219分。但这一年的经历给了他很大自信:感到念大学还有希望。“我白天工作,晚上复习,参加了第二年的高考,考了300多分,幸运地被录取。”
  大学四年,他常常买来白纸,裁成16开,用锥子装订成册,在上面用蝇头小楷记述课堂笔记。“我晚上总是在图书馆度过,给讲义附注上自己的理解。几门基础课 (哲学、政治经济学等)、三大专业课(国民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工业经济管理)都为我以后的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经过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毕业时,复习资料摞起半米高。艰苦环境中与快乐为伴受困于当年的物质匮乏,同学们穿着朴素、饮食单一。有时到了周末,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苏坡桥买狗肉。在老师的小平房里搭上炉子,和大家一起炖肉吃。
  那时工业经济系61个人,只有一台电视机,摆放在走廊里。每天吃过晚饭,大家伙儿就抬着板凳,在那下面“哗”坐了一大片,就这样大家也看得津津有味。当时峨眉电影制片厂离学校北大门两公里远,同学们听说要放电影,“哗”全都去了。
  跳舞也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课余活动。提着个收音机,往空旷处一放,就开始“嘣嚓嚓”。每周五晚有舞会,在饭堂里,当时是系与系之间用手写邀请函邀约。“当时舞伴不怎么好找啊,跳舞的地方板凳都没有,收录机一放,你看那站的,中意谁就直接过去请她跳。当然也有请不动的,你也别灰心”。用知识投身实践说起离开学校,投身国家建设,辜树明提到了自己毛遂自荐去当厂长。毕业后,他放弃了那个年代大部分毕业生所遵循的道路———分配工作。辜树明说 “我喜欢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直接到乐山经委,毛遂自荐到企业管理科。
  初出大学校门的辜树明有这么一股非常胆识。“那时候我很冒昧地自我介绍说,我是学工业经济的,企业干的就是工业,所以我应该到企业管理科工作,结果很幸运真的被录用了。”几年里,他认真工作,勤奋刻苦的精神得到同事们的肯定。然而,人生的目标却并未因此止步。这之后,辜树明自告奋勇的去了一个没人愿意接手的烂摊子:一家长年亏损的工厂。
  有人说,辜树明自找苦吃去了。时任官员也不信任辜树明:一介书生怎成得了大气候?
  但辜树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大学没有白读。
  “第一,我写了一份自荐报告;第二,我做了一份关于‘如何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厂内经济情况分析’,第三,我撰写了一个‘治厂百策’。”这三份用他在四川财院工经系学到的经济、管理知识着实让领导吃了一惊。辜树明当起了这家长期亏损工厂的厂长。
  新上任,辜树明便与厂里的各车间负责人说明整改方向:成本压低,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是从上至下的共同目标,采用奖励机制,突破定期目标的部门可以分红。在厂里管理的第一年,厂里打破长年亏损的困境;第二年,一举盈利一二十万。就这样,辜树明在厂里一管就是八年,年年赢利。那以后,他先后到沙湾和五通桥区任区长、书记;新世纪之初,他供职乐山建委,担任主任;现任乐山市农机局局长,又近四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