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路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王天海
爱因斯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仅用在物理学上,在天文学、数学、航空航天、汉语、外语、体育、建筑等各个领域都适用。当然,在新闻学上,也不例外。走在新闻的路上,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失去兴趣、失去对新闻的兴趣,记者之路、采访之路、新闻之路会变得愈加狭窄枯竭;如果保持兴趣、保持对新闻的兴趣,记者之路、采访之路、新闻之路会变得愈加宽广丰满。
10多年来,正是怀着一颗对企业新闻事业的热爱之心,我走遍了厂区的角角落落、厂房车间、班组一线。行走在采访的路上,看鸟语花香、看绿草树木、看冰雪消融,我内心充满着激动与喜悦。行走在新闻的路上,看企业转型跨越、看工人辛勤劳动、看劳模无私奉献,我感到无比敬佩与赞叹。是啊,正是有了企业的前进发展、有了工人的付出贡献、有了干部的拼搏努力,企业才有了效益、有了价值,职工才有了尊严、有了幸福的生活。
10多年来,正是怀着一颗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之心,我不仅行走在高炉前、焦炉旁、轧机边,还走进大山深处的扶贫战场、走进祁连深处的矿山井下、走进遥远的加勒比海岛国,寻找新鲜的新闻素材、采写新颖的新闻故事、撰写独特的新闻感悟。不管在生产一线,还是在贫穷的小村庄,或是在牙买加总理府,每到一处,我都是那么得兴奋与激动、那么得欢欣与鼓舞、那么得骄傲与自豪。因为每到一个新的天地里,我都能听到、看到、闻到、问到、学到新的事物,从而让我的新闻世界、精神世界更加富足、更加饱满,为我的新闻、我的写作积淀充足的“食粮”。
10多年来,正是怀着对一颗对写作的不甘之心,我从写新闻起步,延伸到文学,写散文、随笔、诗歌、杂文、论文等。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手中的笔一直没有停止过。刚开始虽然不懂新闻,但是喜爱文字、喜爱写作,到后来写新闻满足不了写作欲望,扩展到文艺、加入市作协,去写更多的人和事。从炼焦工人、基层通讯员、见习记者、记者、英语翻译兼通讯员,再到新闻记者、宣传干部,我一直都和新闻、和文字打交道。稿件发表得越来越多、写作欲望也越来越强烈、追求目标也越来越高。
试想,如果不是对新闻怀有浓厚的兴趣,我怎么可能在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酒钢日报上发表第一篇稿件。虽然不到一百字,但极大激励了我的新闻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报纸最受欢迎的通讯员之一,而且还把投稿范围扩展到企业文学,写钢铁情结、写基层生活,进入更加广阔的写作天地。写的多了,又成为了报社的见习记者、正式记者,便踏上企业的每一片土地开展采访。
试想,如果不是对新闻怀有浓厚的兴趣,我怎么可能走进牙买加首都金斯顿采访。我拿着相机在牙买加总理府拍摄的照片还登上了牙买加《观察者报》,成为值得一生收藏的美好记忆。在牙买加工作期间,我写的一篇篇关于酒钢人在海外拼搏奋斗的新闻报道,发回国内后受到广泛关注。从那以后,我更加坚定了对新闻的信心、增加了对新闻的兴趣、提升了对新闻的热爱。我相信:只要喜欢、只要热爱,新闻无处不在、随手可见;只要愿意写、喜欢写,新闻永远写不完、永远在路上。
如果不是对新闻怀有浓厚的兴趣,我从报社调到宣传部后,怎么可能在新华社、中新社、中国冶金报、中国青年网、现代物流报、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中国甘肃网等国内主流媒体上发表一篇篇稿件,极大增强了对酒钢的宣传力度,提升了酒钢影响力与知名度。这在很多年前,我做梦都不敢想,自己的新闻作品能走出酒钢,被省级以上媒体“相中”。今天,我不仅打通了外宣的渠道,与各类外部媒体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还掌握了写外宣稿件的窍门与技巧,为今后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句话永远都不过时。新闻路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热爱新闻,就一定能写好新闻、写出精彩的作品。只要坚持、热爱,就一定能在新闻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只要执着进步,即便是一无所知,也必将一点一点进步、一天一天提升、一篇一篇改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
亲爱的同仁,不管您是久经沙场的新闻老将、还是年轻力壮的新闻干将、或是刚入门的新闻小兵,只要对新闻怀有浓厚的兴趣,并永久保持对新闻的热情与迷恋,一定会在新闻的世界里取得更大的成绩。其实,做好新闻,不需要多么高大的豪情壮志、不需要立马拿出多么出色的新闻作品、也不需要即刻动身去多么艰苦的异地采访,只要保持最初那颗热爱新闻的纯洁之心,顶住眼前压力、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一片灿烂的阳光,正在前方迎接您,进入一个更加神奇美妙的新闻世界。
作者简介:
王天海,1988年10月出生,就职于酒钢集团党委宣传部。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MBA硕士,嘉峪关市作家协会会员。2018年,被评为爱岗敬业“最美雄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