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园丁勤浇灌 甘为烛炬尽燃烧——我的一些《解剖学》教学心得
我的导师汪建民是教解剖的,解剖教得很好,我上他的课的时候都是在实验室上的,感觉很好,我归纳、学习并发展了导师上课的优点并在教学中实行,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请大家指正。
一、讲好引言,提高学生兴趣。解剖是医学生的第一门课,基础的基础,相对枯燥一些,我学习导师的做法,在讲课前结合自己学医的经历,先作一个引言,就是讲讲这堂课相关内容的临床意义,或者在上次课结束的时候就提一下,让学生有兴趣去预习,这样对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帮助。例如在讲腹壁层次结构前,我会提到做阑尾炎手术时需要经过的层次,等等。我观察到,在讲课过程中反复提及一些器官形态功能的临床意义和应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清主次,做到详略有序。解剖的内容繁多,记忆的知识点庞杂。我认为对于初次接受解剖的大一学生来说,如果讲得太多太细的话,恐怕会把学生吓住的,很多东西即使老师讲了学生也根本记不住。所以我学习导师的方法,讲课前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讲时重点突出,重要内容反复强化,包括课前提示,课中讲解,课后回顾,以及下次课前提问或者带着学生复习,有时还配合阶段性作业和实验课上的小型标本考试,这样就让学生先掌握了重点内容。有效避免了讲课时主次不分、内容太多导致学生疲倦和厌烦。
三、充分备课,注重直观教学。解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居多,相对难于理解的比如脑的解剖结构等,这些部分我学习导师的办法,大量借助标本和模型进行讲解。另外,在上课前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讲解难点的条理和方法,多看教材,多找些其它版本的教材深入研读,做到真正吃透难点,充分备课,把书面语言变成我自己的话去讲,这样学生对照着模型听起来就通俗易懂。还有,讲解难点时要自信,神情自然饱满,声音清晰洪亮,语言富有感情,再加上肢体语言的合理应用,综合起来效果就比较好。
四、设计亮点,讲清楚形态与功能的辩证关系。课堂上还要增加亮点和吸引点,我认为亮点和吸引点主要通过“为什么”来讲解,紧紧抓住学习解剖学的四个观点“发展和进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形态和功能相适应,整体和局部相适应”来讲课。尤其是“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形态和功能相结合,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其中,整体和局部相结合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针对具体的每一个知识点,给学生讲解为什么这里的形态和功能是相结合的,为什么这样的形态使它产生了这样的功能,或者说为什么这样的功能需要如此的形态来实现,最后再结合临床也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来讲解这样的形态和功能一旦发生问题的话在临床会有什么表现,以及处理的话需要注意哪些特殊的形态结构。这样的话,就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进步,老师也能在上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举一个例子:肋骨是扁骨,"肋骨为什么要是扁骨的呢 ,因为要构成胸廓———“形态和功能相适应”;肋骨的肋沟,位于肋骨内面下缘,为什么呢?———因为肋沟里面要走血管、神经,而血管、神经比较重要,需走在安全隐蔽的部位,肋骨的内面下缘比较隐蔽,肋沟又比较安全,血管、神经选择在这里走行;结合临床———肋间穿刺要在肋间隙的下位肋骨上缘稍微靠上进针,是因为肋间血管、神经在肋骨的内面下缘的肋沟里走行,稍微靠上是因为肋间血管、神经它还有一个细小的分支要走在肋骨上缘。所以是在肋间隙下位肋骨上缘稍微靠上一点进针,而不是仅仅在下位肋骨上缘。
五、积极引导,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专业性。身为一名中共党员教师,我在讲课时注意把思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在做好知识传承的同时,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人民和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奋斗终身。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大家都知道,都听过无数遍,但是怎么样能够让这种思想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渗透到学生的血液里,我认为这是需要下一定的功夫的。我觉得如果要作一名合格的老师,如果你能够真正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觉得你教的这门课很重要,他们自己觉得不学就不行,不学就没好出路,如果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这个高度,退一万步讲,即使我讲课水平一般,但是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已经被发动起来了,他们的精神和热情已经被激发起来了,学生照样可以学习得很好。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解剖学老师应该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解剖学不学不行,不好好学也不行。只有这样,老师的课才能真正地上好,学生才能真正学好,也就再不会出现学生一提起解剖就摇头的现象了。
最后,我觉得教学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能做到的我一定做到,能做好的我一定做好,对学生认真负责。比如我上课时不怕麻烦,上理论课时尽量带标本给学生讲解,下课时让学生观察,并和课本图谱核对,我在旁指导,效果就更好。其实这一点很关键,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学生很欢迎老师这样做,很听老师的话,教学自然就有效果,这在医学上叫做依从性好。
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特别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更是深深地意识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只有愿做园丁勤浇灌,甘为烛炬尽燃烧,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师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一名师者的人生价值。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基础医学院 任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