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工作法破解“大二现象”
——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工作扫描
本报记者 刘培香
小张是计算机学院2008级的一名同学。大二学期初,由于累计4科不及格而面临退学的境地,刚刚回到学院的他情绪非常低落。辅导员梁佳得知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了他,与他一起分析原因和现状,帮他制订学习计划,每天给他发一条鼓励的信息。2009年秋季学期他的所有课程均顺利通过,且平均分比上一学期提高了26分。现在小张的学习劲头很足,已经开始带动班级其他同学学习。
与小张不同,小吴同学在大一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到大二之后,感觉自己学习很吃力,对专业课的不了解和生疏使他产生了对学习的畏惧。辅导员许传真亲自带着他找任课教师和学长进行学习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逐渐掌握了专业学习的有效方法,成绩也大幅度提升。
从大一升入大二,从基础学部回到专业,像小张、小吴这样面临着管理过渡、学习压力、心态松懈、思想迷惘等一系列困惑的同学有很多。如何解决这些制约学生成长的 “大二现象”,让学生顺利实现从基础学习到专业学习的转变?计算机学院经过探索和实践,采用“三二一”工作法,破解学生思想难题、学习难题和风气难题“三个难题”,把握提前进入接力区、保住学习底线和学情底线“两个关键”,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辅导员“三进工程”做到实处。
为了解决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成才目标不清晰、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专业不了解不热爱等问题,计算机学院紧紧依托先进班集体创建工程,因材施教,搭建平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尽早了解专业、热爱专业,破解学生的思想难题。辅导员们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参加专业文化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的情况;邀请教授、博导为大家进行专业学习指导、组织高年级学长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解决学生对专业学习方法不适应的情况;学生对未来发展有困惑,请来院长和知名校友作报告,坚定学生们的成才信心。学院还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成才报国的理想信念。“通过先进班集体创建工程,我们的学习目标明确了,也有了学习动力和学习劲头儿……”许多大二学生说。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但是如何抓好学风,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大二辅导员。计算机学院大二辅导员许传真大胆尝试,以科技创新活动为牵引,破解学生学习难题。他充分利用学院的18个学生学术俱乐部、两个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基地和奥林匹克机器人足球基地等资源,组织学生加入学术俱乐部、进入实验室,甚至鼓励一个班级集体加入ACM俱乐部,并将科技创新成果作为激励评价的加分项目,使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高涨。由于创新活动迫切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也自然水涨船高。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学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电脑被更多地用于专业学习上,上网打游戏的越来越少了,查资料编程序的越来越多了。一年来,许传真所带的年级共有127人加入学生学术俱乐部,开展学生创新项目32项,在挑战杯、ACM竞赛、数学建模等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7人次、国家级奖项15人次、省部级奖项35人次。其中,陆子龙同学率队为我校首次夺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金奖,用枯燥的程序编写了精彩的人生。
寝室卫生“脏乱差”、游戏风行、作风懒散,这些现象曾让计算机学院成为全校寝室卫生工作的反面典型。知耻后勇,学院借2008年学校公寓调迁的东风,与公寓共建,大力推进“塑舍树人”工程,开展寝室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文明礼仪和道德修养进行积极引导。同时学院还将此项工作与学生入党、评奖评优挂钩,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计算机学院的216个寝室在学校组织的19次卫生检查中,取得了16次100%优秀的好成绩,位居全校第一。为解决学生包宿打游戏和晚归现象,学院辅导员不定期采取“零点夜查行动”,在熄灯后对男生寝室进行检查,对不按时归寝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纠正不良风气。
为了实现学生由基础学部到本专业的“无缝连接”,计算机学院坚持“提前进入接力区”。学院每年都在新生入学时就安排好大二接任辅导员,从迎新和军训开始,就不断与基础学部沟通联系,共同做好新生工作。辅导员们定期组织班主任和带班党员前往基础学部与学生交流,提前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情况,这样真正使二年级辅导员做到了 “一接手就上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刚刚接手大二年级的那个暑假,有一个学生由于感情问题产生了极端情绪。他在困惑中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我立即上报学院领导并及时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正是因为提前进入接力区,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及时掌握了情况,从而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许传真说。
“守住学情底线,是每一位辅导员的基本责任。”计算机学院的辅导员们时刻提醒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了做好做实学生底线工程,学院建立了学习状态分级预警和帮扶机制和学情安全稳定工作网络,并按照学校要求认真落实学情报告制度,确保学生的学习底线和学情底线不出问题。许传真将自然班网络、党团组织网络和各类学生社团网络组成一个交叉覆盖的安全稳定工作网络,实时收集学情信息。他还对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进行分级预警,通过开展学习帮扶志愿行动、集中自习、集体答疑、优秀笔记评比、学习资源分享等活动,营造年级的学习氛围,提升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所带的年级不及格人次比大一时减少了70%,原有4名试读学生成功反弹回原班级,实现了零退学、零试读。
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孟繁东说:“学生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一切以学生为本,是否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要获得学生的真心支持和全心参与,我们学生工作者就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在日常服务上下功夫,这已经成为计算机学院辅导员的共识。按照学院“三进”工程的要求,学院的辅导员经常与学生一起听课,走访学生寝室,坚持每天与学生谈话交流,在进课堂、下寝室时注重与授课教师、公寓楼长和楼层保洁员的联系,根据巡视和反馈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实现“从走近学生到走进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