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生者的责任□刘运峰


  4月21日是全国哀悼日,我推开身边的一切事务,写下这段文字,为在今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致哀。
  我没有到过青海,没有到过玉树。但在10年前随中国财政专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和波兰的途中,恰好和一位来自青海省财政厅的老同志同行。他是“文革”前的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玉树地区。听他说,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高原缺氧不说,关键是缺水,蔬菜、水果更是见不到,平时只能靠牛奶补充体内的水分。他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身体实在支持不下去了,才调到了西宁。
  10年后,我再次听到了玉树这个名字,是因为一场无法预知的灾难,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在这场灾难中,两千多名同胞遇难,上万人受伤,校园被毁,家园被毁……成百上千同胞的生命葬身瓦砾,而我们还活着。活着,是一种幸运,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我们是幸运者,可以衣食无忧地在舒适的房间里读书、写作,可以在美丽的校园中漫步、聊天;我们是幸福的,可以便捷地享受着现代社会所提供给我们的物质文明,可以拥有无数前辈所创造的精神成果。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应当。在很大程度上说,我们幸运、幸福,是因为那些死难的同胞替我们承担了突如其来的灾难,是他们的死,换来了我们的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死难的同胞就有一份无法推卸的责任,一种无法弥补的歉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地工作、读书,更加努力地奋斗、进取。
  早在几十年前,我们的杰出校友、开国总理周恩来就曾经说过:“每当想起中途牺牲的同志,就感到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必须加倍努力,连已经牺牲了的同志未尽的那份工作也要完成。”旨哉斯言,言犹在耳。让我们以加倍的努力,告慰死难的同胞,使他们宝贵的生命得到永久的延续。 (作者系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