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关于师德


编者按:
  翻开书,在课本上找到了师德的定义。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可是在我看来,师德,已经不再是单单的一个词语。师德,它是一颗大树,呵护着要茁壮成长的树苗。师德,它是完美的乐谱,让我们体会并学会了奉献和宽容。师德,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博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它的身上,我们读出了太多太多,它伴随着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止境的知识和无私的爱。
郑思雨
■师德伴我行
广电091 刘红娟
“有一首歌最动人,那就是师德……”自幼至今,一直把老师看得极其神圣,老师的一句话可能就是我的整个世界。斗转星移的二十度春秋里,从幼稚渐渐变得成熟,脆弱的心日趋坚毅,略显单薄的肩膀也已不再无所担当。那样的如歌岁月,是如光的师德陪我慢慢成长。
  “宽容是最大的美德。”拉开小学时光的记忆闸门,点点金光跃动于脑海,多么美丽的金色童年。那个时候的我们像一匹匹在草原上狂奔的小马驹,干什么都肆无忌惮,调皮、捣蛋自是家常便饭。胆子大的男孩子有时候居然会在老师椅子上倒上胶水或是扎破老师自行车的轮胎,然后躲起来准备看老师暴跳如雷的窘相。可是,男孩子们从来都会失望。老师每次都只是微微皱眉,说一句“这些调皮的娃娃”,然后便开始“自救”。老师知道是谁干的,只是从来不挑明批评,只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才算是好孩子。慢慢的,最调皮的孩子都被他的宽容“收买”,从而“改邪归正”……或许当时并不懂得什么是宽容,然而驻足回首,有那样的老师真的好幸福。
  “迎着太阳走,你就不会看到阴影!”老师对我心的教导将让我终生受益。初二的我懵懂而敏感,像是染上了黛玉情怀,经常莫名陷入悲伤而久久不能自拔。那时候,本应该拥有朝气的我经常显得暮气沉沉。细心的老师察觉之后并没有直接“盘问”,而是在我的作业本上写下:“迎着太阳走,你就不会看到阴影!”我心里很是感动,她明白,这样安静地心的交流更适合我。那是一句很神奇的话,看到之后,遗忘已久的笑容又开始出现在嘴角,我居然有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时至今日,每每想到那句话,就会像阳光那般鲜活,那般明媚灿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高三的我们披星戴月地为高考而奋斗,期许一个理想的高校。老师为我们更是操心费神,每天晚上陪我们上自习到十一点之后还要批改试卷、整理错题,然后再对我们进行强化练习。我们每做一份卷子,老师就得看五十多份,错误不集中的还会一个一个单独辅导,笨笨的我总让老师受累。我看到老师双眼因熬夜而布满血丝却依旧满怀热情地给我们讲课,从不因私事而缺课,即使是生病也会坚持,只为我们能上个好的高校,有个好的前程……无私奉献,师德之高尚!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师德不像花那般高贵,不像果实那般甜美,而是像叶那般默默无闻。他们宽容,他们无私,他们用心的教导让我看到光明!
■师者,父也
工业082 毕秀霞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观念,老师一直被置放在一个与父亲同等高度的位置上。父亲不仅承载着抚养的义务,更有教育的职责。“子不教,父之过”,而中国人也一直坚信着老师犹如父亲,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更应具有教育如何做人的职能。
  如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课堂上的五十分钟是我们最直接最常见的接受老师思维与教育的时间。在这短短的五十分钟之内,老师不仅传授给了我们知识,而且也在言行之中展示着他的为人与修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在日后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传承着老师的风范。相处是短期的,而影响却是永久的。
  我一直信仰着,老师的职能不仅在于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老师与父亲在教育这一职责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大多数都是在外求学,长期远离父母,而老师在这时填补了父亲这一空缺。课堂上我们接受老师知识熏陶的同时,也默默地接受着他的一些理念的影响。名师出高徒,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理念。宋儒以为“尧、舜之道,自孔子传之曾子,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孔子曾经向老子询问过关于道德的问题,他称老子为老师!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在很多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中,在他们收获了鲜花的时候,最想感谢的人大多是某一个阶段的老师。可以这么说,在某个时候,老师近乎可以成为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上帝。
  一个口若悬河的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渊博知识与口才的完美结合;一个激情洋溢的老师,展示给我们的是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的一种热爱;一个温文尔雅的老师,向我们传达的便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境界。当然一堂课的内容更是直接影响座下的学生。知识型的课使我们增长见识;教育型的课暗暗影响着我们的思想甚至价值观、人生观;综合型的课更是让人受益匪浅,知识与快乐一并收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一个老师,我们爱上了某一门课程;因为一个老师,我们养成了一种习惯;因为一个老师,我们明确了人生的方向……这些无不展示着为人师者的魅力。
  老师,一个充满智慧的名词,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对象。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老师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为人师者最本质的写照!一个老师亦如一个父亲,在我们人生旅途当中充当着一个不朽的角色。
■看那些护林人
广电091 张佳萍
古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神圣又庄严的职业。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培育着我们这些幼苗,为了我们能长成参天大树操碎了心。
  还在高中时,一遍一遍听高中老师谈起大学教师,说教师是那种讲完课拍拍腿就走,根本不管学生听没听懂的人,自那时心里对大学的老师一直充满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进了大学讲堂,真正见到了他们的风采。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潇潇洒洒一讲就是几个钟头,精彩的解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虽然打了下课铃,还是让你觉得意犹未尽。他们可以给你充分的自由,让你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的魅力,让你的才情充分得到发挥,他们会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候会在漂亮的湖边,有时候会在专业的实验室,把书本上的东西完全结合到实践中。寓教于乐,让你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他们会为你创造许多宝贵的机会,让你在学习中可以有多种的选择,为你的人生积累宝贵的经验。课后,他们也并不像高中老师所说抬脚就走,一年也见不到人。在生活中,他们会留下联系方式,然后学生和他们可以像朋友一样自由地探讨生活、人生,甚至爱情。他们会认真聆听你的烦恼,会结合他们自己的经历和见解,真诚地教给你许多经验和方法,让你在学习和生活的路上少走许多弯路。
  记得刚到大学时很不习惯,面对生活上、学习上的种种不适一时间迷了方向。这时候是他们不惜浪费自己的时间,安抚我们不安的心,耐心地教导我们一步步适应大学的生活。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平易近人。经常教导我们要做无愧于自己的人,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不能一味盲从和执行;教导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团队精神,要团结一致,不能孤立搞极端;教导我们生活中要心胸开阔,不要斤斤计较。
  看到桃李芳天下,他们的心愿就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远度重洋,诲人不倦
英语093 魏洪瑞
大部分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各式各样的老师了,受到那和蔼善良、循循善诱的,亦或知识渊博、严厉庄重的园丁辛勤地呵护。毋庸置疑,我们接触最多的自然是我们自己国家的教师,就我而言,一直是到进入工大才有机会真正接触外教的。
  第一次看着外教的水蓝色眼睛,棕色头发,我们用近乎审查似的眼光寻找着他与我们的不同之处。尔后,外教与我们相视而笑,一种新鲜却又熟悉的感觉浮上心头———那是属于教师与学生的默契,是属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
  有人说与一个人交谈就是在读一本书,那么上外教的课就应该可以算是在读一本活生生的英美百科全书了———新奇有趣。听外教用地道的口语讲述着他们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他曾到过的国度的奇闻轶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还让枯燥的外语学习变成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同外教的近距离接触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外语的魅力!同许多我们中国的教师一样,他们也会为研究如何教会学生知识而绞尽脑汁,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案。而他们又与我们中国的教师不同,他们会突然搬来音箱让我们在课上欣赏西方音乐,当然,永远带着他们不变的微笑和夸张到让人忍俊不禁的动作———这就是外教的独特之处吧。
  正如我们所知,这些外教怀着不同的理想远渡重洋,万里迢迢来到工大这片热土上!他们的那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也在鼓励着我们为了梦想放手一博!他们讲课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情也感染着我们,要为追求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外教的到来不仅是实现与世界接轨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世界相对稳定和平的一个重要象征——试问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会有谁愿意背井离乡来到千里之外作外教呢?面对外来的文化,我们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是一件幸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教育是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而学习外语是为了更好的报效祖国!相信我们的教师携手外教会把我们培育得更加优秀!
  我抬头眺望远方,看到了世界同乐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