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人勤春来早。 西南石大人话改革、 谋发展的务实劲头比这春意更浓烈。
开学初, 学校党委在中层干部大会上重拾行装再出发的 “动员令” 刚刚发出, 两周的时间里,校党委书记孙一平便马不停蹄地开启了学院调研之旅, 首轮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走访了我校六大文科学院。 通过


  改革要从最硬的骨头开始啃,要从最难的地方开始改。孙一平开宗明义地说,要聚焦问题,敢于对制约发展的系列难题动真格,要为学校新一轮深化改革把脉探路。
  “师资队伍结构存在一定不合理性”“高水平人才引进有难度”“文科职称评定方案需要不断优化”“文科教师如何提升与发展”“学科点的申报需要学校更有力
的支持”“一流本科教育文科怎样精准发力”“文科在学界和业界的话语权如何提升”“艺术和体育培养的特殊性如何体现”……调研会上,各文科学院的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们直面发展痛点,直奔发展主题,将学院改革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一一摆上台面。
  受历史、时代、学科类别等特定因素的影响,我校六大文科学院所呈现的难题,有些具有文科共性,有些具有学院的特殊性,有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则需要长远的顶层规划。结合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孙一平指出,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要对标一流,在当前各方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依据学校整体发展的目标定位,各学院的支撑和贡献,来确立新一轮深化改革发展战略。这个过程中,要根据文科学院调研反馈的问题实际,结合改革项目的轻重缓急,既要先行先试,又要尽快做好顶层设计,下好全校文科改革的一盘棋。
精准发力,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通过各学院对发展现状的梳理,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改革之路的思考研讨,那些真正掣肘学院发展的关键问题渐渐浮出水面。面对这些难题,如何既能契合学校发展大局,又能让问题迎刃而
解?调研会上,“分类指导”“一院一策”等词语便成为了高频词。
  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等多个学院的老师都聚焦到文科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他们表示,在当前学校文理科职称评审一把尺子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够体现文科与理科发展的特殊性,让文科教师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孙一平指出,当前学校已在逐步探索开展文理科“分类指导”的科学评价标准,未来在职称评审中将更多的体现学科特性。此外,围绕一流本科教育目标,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引入更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确保课堂教学质量高的教师的价值能够得到真正体现。
  针对部分文科学院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人才引进困难、学科专业特殊等问题,孙一平表示,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师资是关键的关键。我们要根据每个文科学院的现实情况和特殊性,精准发力商讨改革举措,力争做到“一院一策”,甚至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设立专项基金,切实破除发展中的积弊。
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走过五年,成果丰硕;行进在又一个五年的时空坐标上,期待更多。
  当前,学校已经发出了打造全面深化改革 2.0 版、重拾行装再出发的动员令。但新一轮改革如何走,改什么,革什么,如
何深化推进,步子迈多大?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在更广泛的调研和讨论中寻找答案。
  孙一平强调,文科学院要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要开启石大版文科发展的“加速度”,在新常态下要体现文科作为,交出满意的“文科答卷”。
  此次文科学院的调研,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孙一平还将带队调研我校部分工科学院,去倾听改革发展更广泛的呼声,去厘清过去一个时期发展中未曾解决的难题,以更好地开启新一轮改革发展之路。
  孙一平还强调,为了持续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一流本科教育,学校将在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更热烈的讨论,更深入的剖析,更大范围地凝聚共识,以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步入新台阶。教育思想大讨论要结合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学校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着力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一流本科教育的石大探索。
  通过调研和讨论等多种形式,学校各职能部门将对收集到的难题进行集中研讨,最终在学校层面形成“西南石油大学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该“决议”将作为学校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指南,更是我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
  放眼未来,一个“进”字将贯穿新一轮改革。(杨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