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播种·耕耘·收获 ———2009 年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作迈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和服务,2009年学校成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创新为科技工作带来新活力,同时也对科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研究院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努力实现从“被动服务、应答式服务”向“主动服务、策划服务”的转变,激情进取,扎实工作,锐意创新,科技工作成绩喜人,成果丰硕。
  一、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各项科技工作任务2009年在继续保持学校科研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产出等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2009年学校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平台有了新的进展,产学研合作领域和服务面向不断拓展,科技成果产出持续发展。2009年学校科技投入再次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745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达5169.8万元,获国家科技奖5项、其中牵头3项,SCI收录论文479篇,EI论文1120篇,ISTP收录论文895篇,申请专利758项,授权专利187项,圆满完成学校2009年各项科技工作任务。
  二、全面协调,科研结构更趋合理2009年学校基础研究取得突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5项,其中杰青2项、重大重点及专项8项,总经费较2008年增长87.42%,达到5169.8万元,名列全国高校前30名、在北京市高校中名列第5名,重大重点项目名列全国高校第13位。3项首席973项目顺利开题、进入研究阶段,2项973项目进入终审。全校各类基础研究项目总经费达1.15亿元。以国防预先研究、国防基础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基础研究继续保持其优势和特色,承担国防预先研究和国防基础研究525项,承担863、科技支撑(攻关)173项,国家重大专项8类18个项目,应用基础研究科研经费达3.12亿元。以型号研制、工程项目等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研究不断拓展和加强,承担武器装备型号研制及产品配套数十项;科技合作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的道路,在巩固与兵器领域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和面向,加强与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开展以广东省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产学研合作,同时,积极开拓与长三角、滨海、环渤海地区的科技合作,2009年科技合作项目1228项,科技合作经费达2.49亿元。
  2009年我校还承担“国庆六十周年”任务多项,在国庆30个阅兵装备方阵中,我校直接参与研制与设计的共有22个方阵,同时还承担了国庆安保、国庆焰火和仿真系统的研制工作,为“国庆六十周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9年我校科技工作在“强化基础、着力创新、调整结构、协调发展”方针指导下,呈现出更为合理的科研结构。
  三、统筹规划,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按照学校“十一五”科技工作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布局,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09年我校“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授牌运行,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获批,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和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验收评估高质量完成,其中3个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在北京市所有高校中优秀数量名列第一;新立项和批准的条保和基础建设项目4项。同时,2009年积极推进“985工程”三期科技创新平台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出台了“985工程”三期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为今后做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策划服务,提升科技成果质量数量引领和营造重视学术成就的氛围,积极培育、筹划与组织,科技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得到提升。2009年,我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牵头3项,即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作为参加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作为第三作者参加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牵头单位获得省部级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继续保持科技成果较多数量获奖。2009年学校被SCI收录论文479篇,较2008年增长33.4%,结束了多年来我校SCI论文在300多篇徘徊的历史,收录论文1120篇,ISTP论文895篇。申请专利710项,批准专利授权187项,专利申请和授权年增幅均达40%以上。
  2010年科研院将:主动策划,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科研院继续遵循科技服务三理念:即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的理念;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与区域创新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强辐射理念;科学探索与解决方案创新统一,国家目标与区域需求统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统一的顶天立地、天地互动的理念。科研院将进一步推行实施以“科技服务目标、科技服务方式、科技服务机制和科技服务途径”为核心内容的科技服务四个转变。努力实现“策划-管理-服务”一体化,精心谋划过程管理、用心服务,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科研院将积极响应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号召,把“突出基础研究,实施科研提升战略”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中。下更大力气抓好基础研究,力争在创新研究群体、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首席“973”等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发展需求,不断拓展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广度和深度,争取作为抓总单位承担重点型号项目,积极培育高水平的有显示力的科技成果;强化科技合作工作,在巩固已有合作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面向,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管理,积极整合各项资源与力量,为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创造良好条件。(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