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让科研成果“活”起来!
来看这场创新者的精彩路演




  穿戴一套踝泵运动器,就可帮助卧床病人活动关节;注射一颗水凝胶,便可防止腹腔手术后的肠粘连;贴一块声波传感器,就可监测重症病人呼吸道是否积痰……讲台上,来自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康复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医药实验动物中心、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的9位主讲人详细介绍自己的项目。
  台下,30多家医药企业听完介绍、专家点评,争相举牌,参加路演的9个项目中共有8个项目与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未来,这些由南医人自主研发的医疗高科技产品,将优先进入我校附属医院,服务江苏乃至全国。
  创新者的精彩路演11月26日,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介会在江宁校区至诚楼报告厅举办。校领导王长青、沈洪兵、石金楼、李建清、马水清,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王静,江北新区生命产业管理办主任陈洪,江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宁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附属医院科教代表,来自临床、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8个创新项目顺利与医药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为自主研发高科技的医疗产品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推介会首次采用现场路演形式,搭建卫生科技研究人员与企业、资本直接对话的舞台。在项目点评环节,采用临床专家+知识产权专家+技术研发专家的“黄金三角”阵容,分别从临床技术与应用、专利保护情况以及技术应用研发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点评,为投资机构和企业提供专业意见、为项目转化出谋划策。
  小“红娘”有大作为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因其特殊的功能———帮助科技成果风光“出嫁”,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红娘”。
  联合南京江北新区、江宁高新园区、栖霞区科创园等,共同征集、遴选最新医疗科创技术、医疗专利研发项目,牵头开展中国细胞谷项目、成立江苏细胞工程研究院……都是转化医学研究院牵出的“红线”。
  “我们希望以本次推介会为契机,搭建一个企业与科研人员初步接触的平台。”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郭锡熔表示。
  据郭院长介绍,根据可替代性、可模仿性、技术创新性等九大标准,经过多轮同行评议,最终从数百个现有专利中筛选出9个项目参与这次推介会,涉及口腔正畸、康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医药实验动物等多个领域。
  最坚强的大后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长久以来,科研人员面临成果转化步骤复杂、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等诸多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出台相关制度,成为科研人员最坚强的大后方。
  我校资产和产业管理处处长俞宝龙介绍,初步合作意向达成后,转化医学研究院将会持续跟踪,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同时尽可能地提供或帮助对接如法务、评估等专业服务,确保学校及医院的科技成果最大程度上得到保护,“让科研人员专心做科研,其他复杂繁琐的步骤由学校或转化院来做。““科研人员担忧,自己的成果拿到社会上去,比如找评估,找投资方,可能面临着技术泄密风险,那么我们会把好这一道关,像参会的这些第三方企业都是经过慎重挑选的。”科技处副处长、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肖明表示。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学校完善了激励政策,规定以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收益的70%归成果完成人(研发团队)。
  沈洪兵校长表示,希望政府、学校、企业、资本四方用好转化医学研究院这个平台,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瞄准生命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更多更好的诊疗技术、健康产品、优质的健康服务方案,为健康江苏、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