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莫叫拖延“偷”走大学时光


  “终于把工程力学的作业写完了!”凌晨三点的宿舍,大家沉睡之时,陈博正为赶完作业而长舒一口气。
  陈博是我校管理工程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上一周的工程力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作业。“完成这些作业其实只需要三个小时,可是一个星期过去,班里有很多同学没交作业”,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学习委员刘梦略带无奈地说。记者通过调查得知,此次作业全班有近十人是“开夜车”完成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拖延症。
  摆脱拖延,从认识它开始在百度百科上,拖延症被定义为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拖的行为,也称为自我调节失败。从古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叹息到如今拖延被视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人们与拖延症不断抗争,拖延症却从未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怪不得有人戏谑地称它为“拖延癌”。
  不少同学表示,拖延症的确是很难摆脱。我们采访陈博时,他就曾无奈地表示:“我其实知道自己有拖延症,下定决心要改,这次我下午就开始写作业,结果打开手机就收不住了,这拖延症什么时候是个头啊!”80%的学生存在拖延症,是拖延症患者的“主力军”。打算今天早起打卡结果睡到上课铃响,计划健身减肥结果窝在宿舍追剧,打算去图书馆学习结果逛起淘宝,诸如此类,都是拖延症的典型症状。
  段雪是管理工程学院学生会组织部成员,她在回忆跟拖延有关的事时说:“拖延症真的害死人啊!上学期学姐交代我做一个策划案,我拖到最后一天才交,交之前的几天真的是噩梦。学姐交给我的策划案太难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下笔,百度也没找到相关的文档,我自己做的心里没底。”段雪的话,反映出大多数拖延症患者的依赖心理。一旦被要求独立完成任务,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抗拒心理。而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拖延被归为压力型拖延。
  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引起完成任务的痛苦感,而压力型拖延带来的紧迫感掩盖了它,所以人们更趋向于拖延。而这无异于“以毒攻毒”,没有益处,摆脱痛苦感的根本还是树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了解自己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计划进而得到更好的结果。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巩固自信心进而摆脱压力型拖延。
  动力满满,向拖延说NO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学生表示在初高中阶段并无严重的拖延症状。那时抑制学生拖延的因素主要有两个:老师、父母的监督和升学带来的压力。适当的压力是前进的动力,而这正是多数大学生所缺乏的。
  调查中还发现,冲动和分心也变成了拖延的重要诱因。在记者调查中,超过65%的大学生都完成不了起床时设立的当日目标,原因无非是一时冲动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者分心导致计划没能按步骤执行。
  98%进图书馆的同学都会携带智能手机,同时,63%的人承认自己会在书桌旁玩手机,58%的人表示玩手机是导致自己看书分心没能完成当日任务的主要原因。
  法学院2017级魏人杰表示:“每天计划的是很理想,但就是实现不了。兴致冲冲的定了一大堆计划,实现不了,非常扫兴,然后就计划的越来越少、拖延的越来越多。再后来计划也是拖延的,做的时候更是能拖多久拖多久。”可见,缺乏科学的计划,极易在计划当中陷入恶性循环。
  创造动力可从三个方面着手,逆向思维、奖励机制和危机条件。不同于按部就班地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完成任务。运用逆向思维首先列出完成任务得到的益处,再制定计划完成目标。比较而言,切实可见的“好处”自然更具吸引力。写完作业后奖励自己看一场电影,完成任务奖励自己一份心仪的礼物,奖励机制适用于强制性完成的任务。根据心理学的“普雷马克原理”,奖励机制可削弱对强制性任务的抵触。而危机条件中最常见的就是截止日期,我们大家都经历过寒暑假快开学时疯狂补作业的“噩梦”,在短短几天完成一个月没完成的作业,不得不说“截止日期是第一生产力”。
  明确行动,迈实每一脚步部分学生出于对现行行为的内容和目的不明,在感觉目标回报遥遥无期时,也会因不关注重要现行行为而导致拖延。要彻底根治拖延,必须要认识到行动的意义和长远目标。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曾和拖延症做过斗争,其中不乏有一些学生在与拖延症的“战役”中取得胜利。刘珂是物流学院的一名学生,她向我们分享经历时这样说道:“我以前真的是‘劣迹斑斑’,连扔个快餐盒都要拖到晚上,考试之前也都是抱着课外书在看。成绩差,人缘不好,我心里很自卑。”在同学眼中她一直是雷厉风行、热情开朗的女生,任谁也会觉得她和拖延症八竿子打不着。她最后笑着说:“不过在我妈的‘威逼’下改了这个坏毛病。那时候我妈对我很严,我都怀疑我不是亲生的,现在我很感谢她。”这就说明拖延症不是不可战胜的。
  经常参加英语角的陈一晖保持着背单词的习惯,从未有所拖延或松懈。“我每天早上饭前一定会背30个单词,越背越快,现在10分钟我就能给你背出汉意、词性和音标。我每背一个单词就换了一个新角度认识世界。背单词不是应付高考、过四六级,而是学到的越多、越能获得和抓住机会看到更宽广的世界。我学的东西很有意义,可以让我升学、看世界新闻或者出国交往,所以我有理由坚持下来、也有意愿去更快更好地背更多的单词。”可见一个看得见的未来有多么鼓舞人心。
  大学有很多的自由时间,这种自由能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它也是滋养“拖延症”的温床,致使大学生荒废学业,浪费光阴。克服拖延症刻不容缓且拖延症是可战胜的。
  面对压力,选择摆正心态;面对焦虑和分心,选择科学计划行动;面对迷茫目标,选择紧紧把握当下,那么你就可以战胜拖延症。克服拖延,不懈地去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因为大学,值得有一段忘记停歇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