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载笔写春秋——访我校1964级物理系校友、书法家祝宝龙
书法是瞬间表现的艺术,是书法家追求内心世界和笔墨形式的统一,背后却是书写者一生功夫的沉淀,喜悦、沉思、感怀在素纸上涓涓流淌。这些瞬间定格的一招一式,无不是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积淀,思想和意境的呈现。
作为地道的山东人,祝宝龙自幼就浸润在文化底蕴丰厚、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对于书法这种不可以“重复”的艺术而言,他的字儒雅大气、苍劲雄健,韵味神采兼具,他用浓墨表达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
三尺讲台 一支柔毫书写春秋祝宝龙,山东曹县人。5岁起,因受一乡村郎中的影响,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母亲早起纺棉花,他则早起写字。他常常以树枝当笔,大地当纸。7岁入学,教室墙上贴的都是他写的大仿。土地改革时,本村各家土地牌子都由他书写。读中学时,由于各科成绩特别优秀,加之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常被老师同学称为“才子”!
大学期间,祝宝龙的书法在校内已小有名气,老师、同学,甚至还有领导向其索字留念。在山东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时,校报上刊登有一幅书法作品,那是祝宝龙50年前为学校展览会题写的词,“教育事业是幸福欢乐的海洋”。
大学毕业后,祝宝龙被分配到济南任教。他在三尺讲台上耕耘37年,捧丹心,播撒智与爱;育良才,散发光和热。讲课生动幽默,常常让学生百听不厌,他的板书,更让学生惊艳。每年省、市书法展,祝宝龙都应邀参展。他的书法作品曾先后在《大众日报》《中国书画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山东大学报》《山东师大报》《山东侨报》以及《对联》《家庭》等杂志发表。《作家报》之艺术世界、《都市文化报》等还整版报道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1992年,他的草书《前赤壁赋》获全国体育系统首届书画大赛三等奖;2005年,刻字作品《得一》获山东省首届现代刻字艺术展优秀奖;1995年,百幅书法作品赴日本展销;2007年,赴韩国访问,并为卢武铉总统题写嵌名联“武能治国平天下,铉可扛鼎震乾坤”;同年还为曾荫权先生撰书嵌名联“槐荫启瑞紫荆千朵妩媚,主权兴业香港一片光明”。
祝宝龙开办的龙宝斋画廊在当地小有名气,多次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2016年,他的书法作品在法国展出。他退休后,先后写了9本书,其中《凤凰地》《瓜果岭》《俺们那个村》3本书是诗文类作品,其他6本是书法类作品,第10本书《身边的美丽》,正在整理编辑中。
自成一格 避开浮华静心修道书法是中华经典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特殊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中国文化长廊中最富美感的艺术作品之一,也是国粹之一。书法曾被赞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祝宝龙一直用他那流水般的笔触和深厚的功底践行着这种美的精神。他的书法作品,每一个字的点画都有生命的顿挫,每一个字的笔墨都有人性的重量和质感,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这流动的笔墨之美中。尤其是他的行书,看似行云流水,但在行云与流水间裹挟着是自己的书写格局。他的章法、笔法、墨法均有打破常规的独创之处,尤其是章法变化无穷,大起大落,既实既虚,腾荡飞动,有意无意,愈变愈新,愈化愈奇,无造作之态,更无流行之弊,涵盖着民族文化精髓,朴实无华而又舒畅疏阔,温润秀气却结实劲道,让笔墨的线条在布局间挥洒出古韵。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书如心画”。祝宝龙避开浮华静心潜修,探索在古人的墨迹中,践行在历史的古道上,追索民族文化的脚印,书写出舒畅而唯美的符号。修心养性是一种境界,传承民族文化是崇高的视野。在寂静无华的书写中,日复一日,逐渐升华而形成一种自我独特的大格局!
博学多识 彰显厚重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法要有韵味,要显神采,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要认真学习国学知识,丰富学养,这样写出的作品才能够雅俗共赏,形成自己的特色特点。”谈到文化底蕴与书法的关系时,祝宝龙深有感触地说。
正如他在《瓜果岭》一书中写道:书法是功夫和悟性的产物。功夫,一是童子功,二是太极功,三是愚笨功,四是字外功,五是坚持功。悟性,乃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非悟性高,方能登上书法艺术的殿堂。
深厚的文化底蕴,使祝宝龙对书法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而我尚情。”他希望书法作品养眼、养性、养情、养心,给人以愉悦,给人以启迪。
《祝宝龙书法》一书,涵盖了先生大学与工作44年间的65幅作品。郭震先生在序言中以12字“路子正,功夫到,性情有,文化足”概括其书法成就,并曰:“时下书界以一能名噪一时擅称书法家者屡见,余实不敢恭维。反观吾友宝龙,书隶得汉魏之古拙苍劲,书楷得鲁公之庄严整肃,草重使转姿肆之势,行见搭配布局之功———吾独爱其行书,他人之月旦则非某所敢知。”
《我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一书是为歌颂家乡山东而写的。韩述斌先生在“序一”中写道:“泰山是山东人的脊梁,黄河是山东人的命脉,孔子是山东人的智慧。这一山一水一圣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山东人的骄傲和自豪。”本书收录风采各异的书法作品56篇,潘景年先生在“序二”中赞道:“宝龙书法,姿肆挥洒,蔚为大观。”
《大哉孔子,千古论语———论语经典一百单八句》《守先待后,直养四端———孟子经典一百单八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经典八十一句》3本书,先生怀一颗弘扬国学的虔诚之心,以多年的书法功底,采用多种字体和多种表现形式,将其书写出来奉献给读者。吉常宏先生序言《孟子》一书,其文章气势充沛,如决江河,颇有纵横家气派,又言:《老子》一书,虽只五千字,却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辉,尤可贵者,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且在我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
而今,年过古稀的祝宝龙,依然徜徉在书法王国的海洋里而乐此不疲。看他满屋的书籍,满案的笔墨,特别是他那高雅的气质和深邃的眼神,无不让人感受到,他书法艺术的内涵正诠释着生命的真正意义。
祝宝龙,字远见,号瓜果岭居士、葫芦村夫,笔名乡农。1941年生于山东曹县,196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生后,从事教学工作,教授职称。现为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会员,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舒同书法研究会会员,明湖诗词学会会员,凤凰楼诗书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