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培训
青年教师是国家教育与科技事业的有生力量,是学校教学与科研事业的希望。因此,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在上岗之初便具有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培养青年教师具有国际视野与学术大师胸怀,这样才能扎实推进教学与科研工作。视野的高度是支撑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化视野与学术大师的胸怀,不仅对于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更是学校迈进国际一流大学的内在需求。难以想象一个学校的青年教师,视野局限在自身的利益、局限在身边的琐事上,学校还能实现国际一流大学的构想。国际一流大学必然拥有国际一流的师资力量,一流的师资应具有宽广的视角与宽阔的胸怀,这一切从青年教师就应该养成。青年教师走进这样的大学,从事这样的事业,就该责无旁贷地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年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在一所研究型、追求国际化发展的大学里同时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这是每一个青年教师都要面对的。有些青年教师不愿意教学,科研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因为科研给予他们的实惠更多,与评职、评奖、增加收入等挂钩。不可否认,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内心中科研是动力,教学是责任,动力比责任更有张力。那么,针对这样一种处境,解决的核心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客观地、积极主动地解决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教学与科研的矛盾贯穿大学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如果处理不好,全面发展无从谈起。重视科研,把教学当成负担,不但不能有效地促进这两方面工作,反而会妨碍工作。所以既要看到教学与科研矛盾的一面,也要看到教学与科研一致的一面,转换矛盾、化为一致。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是客观正确的工作思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青年教师完全可以带着这样的工作思路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精辟的科学思想,完全可以吸纳。
大学的核心功能包括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人才培养是基础功能。青年教师许多是刚从学生时代走过的。回想自己刚刚上大学那刻,大学课堂是多少从偏远农村走来的学子对大学最为美好的期待,大学老师又是多少学子寄以希望的知识源泉。青年教师对这样的情感都是热烈而又熟悉的。对于教学,青年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尽管教学工作的短期回报没有科研那么丰厚,但它是道德情操与思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更是作为这个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底线。“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天职,是在哈工大从业责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教师要铭记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课堂上,也许青年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影响到一个学生人格的塑造、人生目标追求。所以,自重、自知、慎言、慎行,情系课堂,珍重教学,意义重大。教学是向对哈工大期待已久的莘莘学子们展示教师的群体姿态,教师更可能是一种符号,通过这样的符号向学生们说明哈工大是什么样子的。哈工大的精神、文化、内涵,无形中都会通过教师去传递。因此,青年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岗位上明确责任,怀着一颗对学校、学生的感恩之心,做好应该做的事儿。
青年教师诸多能力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的。对于教学,青年教师要学习老一辈那种职业道德精神,敬业、爱岗、钻研、勤奋;要学习前辈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要多听老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多与老教师沟通心得,少走弯路,明确方向,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开始之初就在一定的高度上进行。具体而言,青年教师可以多向同课题组或教研室的前辈教师请教,把自己的教学构想提出,让他们多提宝贵意见;在上岗之前,多演练,请前辈教师听自己的课,有经验的教师的把关对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快速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科研,青年教师要进一步学习学校里突出的科研人员的科研思路,学会提炼科学与工程问题,紧扣国家与地方的重大需要,学习成功的科研人员建立学术友谊的经验,学习人家合作开展科研的工作思路与成功案例,让自己的科研创新思维如泉水般不断涌现,让自己的科研创新之路在正确的方向上扬帆远行。在科研中,科学问题的提炼与实施、广泛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大胆的科研构想与实践是尤为重要的。
青年教师要继承传统,借鉴经验,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个人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永远都是分不开的。没有集体的发展,很难谈个人的发展;个人良好的发展,形成合力,将推动集体发展。因此,青年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必须考虑集体的因素,必须在谋划个人发展时,思虑在学校的发展中青年教师应尽的义务与担负的责任。青年教师要与学校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用好国家或省部拨给自己的每一分科研经费,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厚积薄发、共同努力、直面困难。青年教师应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与时代的脉搏共振,形成合力,共同开拓青年教师工作新局面,共同为国家教育与科研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