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社会的冷思考:宜循序渐进 需谨慎待之
近年来,随着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无现金”的生活。将银行卡绑定,在支付平台中提现,结账的时候只需掏出手机轻轻一扫,一切与钱相关的事物都被浓缩在了小小的手机里,从此出门再也不用带钱包。移动支付凭借其便利和高效,使国民大众迅速接受了这种新鲜的事物。同时它也“名扬在外”,成为不少外国人来中国必须体验的“新四大发明”之一。用移动支付取代纸质货币的无现金社会已然离我们越来越近,但能否惠及更多社会群体,避免各种支付和泄密风险,实现“无忧无虑”的交易,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发现。
2014年10月13日,美国CNBC新闻台曾报道过一则新闻,瑞典工业动力学副教授Niklas Arvidsson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0年,瑞典或将成为首个不使用现金的国家。从此,无现金社会渐渐引起各国各行各业的注意。2017年2月28日,支付宝对外声称,希望用5年时间,推动中国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面对支付宝的“无现金移动支付体验活动”,另一家移动支付巨头微信支付也立刻跟进。推出直接对标的“鼓励金”活动。还有预测认为,五年后,中国将进入无现金社会;十年后,中国所有城市都将成为信用城市。打开支付宝,你会发现,现在的它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电子钱包,围绕着支付宝的服务系统,无现金交易像一个神经中枢,延伸出从吃饭娱乐,到生活缴费,再到看病保险、投资理财的各个末梢,而在这些末梢背后,无疑是人们对无现金社会的认同。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在2017年4月无现金联盟成立时表示,无现金社会给商家、机构和消费者带来便利只是第一步,而当过去现金交易的不透明性被打破时,信息将可被记录和追溯,从而可以为原本没有征信数据的小微企业建立信用体系,解决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题。这是在支付宝通过开放平台策略以及金融服务调整之后,即将进一步提升无现金社会效率的又一手段。可见,无现金交易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一刻起,它便经历了无数沧桑变化。这些改变使它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功能。同时,它带来的不仅是国民日常生活的改变,更是众多企业乃至整个国家行业的蜕变。无现金社会是未来,而未来正在向我们迈进。
首先,无现金社会意味着更方便、更高效、更普惠、更环保。出门在外,一部小小的手机可以解决吃喝玩乐;在家发现水电费用完,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实现便利缴费;生病时着急赶去医院,可以在手机上提前挂号;想要购入一份理想的保险,只需在家用手机登入相关平台进行选择……3月2日,腾讯公司宣布联合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面向全球招募30名“一部手机游云南体验官”,共赴七彩云南智慧之旅。在这次神奇的旅行中,你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吃、住、行、游、购、娱、养等全方位智能服务。它由云南省最权威,最全面,最方便的统一的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提供服务,可以通过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进入。同时,它也是地道的腾讯造———来自QQ、微信、优图实验室、腾讯地图、腾讯云、腾讯旅游、AI-Lab,大数据平台、云鼎实验室的多位技术大咖加入其中,将各自的经验和技术贡献出来,确保开发出的APP功能实用、性能稳定、系统安全。其次,无现金交易会避免假币问题,出门不用带钱包就不怕丢钱包,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治安,也减少了抢夺偷盗犯罪。第三,它加速经贸资金流转,也使社会信用体系更完善。第四,以支付宝中的财富管理为例,信用将等于财富,只要个人信用良好,都能获得公平金融和公共服务。最后,无现金社会能节约货币造成成本、减少碳排放,减少货币交易中的细菌传播机会。
无现金支付纵然有种种优点,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收入不平等、数字鸿沟、消费数据隐私被窃取等问题浮出水面。首先是隐私问题,“无现金社会”的到来即意味着支付行为与网络密切相关,你所有的支付行为都在某些金融机构的监控下。你去过哪些地方、吃了什么东西、住过哪家宾馆、进行了哪种娱乐活动均可通过一部手机反应出来。一旦信息泄露,不法分子甚至可以从你的消费记录中推断出你将要去哪里做什么,你每一次电子支付的过程都可能暴露你的喜好与行踪,个人信息也暴露无遗。
手机支付是无现金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手机支付的前提便是灵活操作手机,但这一要求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是很难达到的。“无现金社会”甚至促使一些拒绝收人民币商贩的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也早已见诸报端,只是未受重视。随着这几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概念,要用技术重构线下零售形态、重构超市,于是办起了不收现金的盒马鲜生会员店。只能通过APP付款的超市新业态却在上海等地被碰壁,老人屡屡投诉。然而,很多老人别说使用盒马鲜生的APP了,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马云也曾说,2014年打车软件集体大战时,的士司机为了获得各打车软件提供的补贴优惠,只接通过软件打车的乘客。这导致像他母亲这样的老年人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害,连基本的打车服务都享受不到,严重挤压了老年人的支付选择空间。
另外,进入“无现金社会”,钱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变成了金融平台上的数字,人们对金钱数量逐渐失去了概念。曾有新闻报道,某少年将爸妈一年的二十万辛苦钱一次性打赏给了某直播平台的主播。这一新闻将“无现金社会”的弊端体现的淋漓尽致。无现金社会”将金钱变成虚拟的数字,人们的金钱观与消费行为也因此发生了转变。再者,“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使少数的金融机构掌控着大多数国民的命运。手机变成了支付的工具,手机上各个支付平台相互关联,一个密码便能调动你所有的资产,但是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己的手机永远不丢失,自己的密码永远不泄露。“无现金社会”使人们对自己财富的掌控力下降,给了金融机构操纵社会财富的机会,也给了不法分子攫取公民财产的机会,增大了个人财产的危险性。最后,现金作为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从制作到流通到分拣再到回收,每一个环节都提供应着大量的工作岗位。“无现金社会”的到来意味着与现金相关的所有工作将走向灭亡,大量的工人面临失业,货币雕刻等传统手工技法也将失传。若不做好万全准备,“无现金社会”将会造成社会分工的混乱。
总之,“无现金社会”有喜有忧,有利有弊,只有厘清其有效的成长路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其的优点发挥到最大化。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全面的认识它,在短期内真实货币与虚拟货币将经历长时间的共存。“无现金社会”的实现需要支付技术的进步与支付体系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支付安全的保障。技术越是进步,越要尊重人们的选择权,“无现金社会”的实现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