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裾飘逸,衣襟庄严,谁将“天地四季”穿在身上?羽箭角弓,圆领方巾,谁在心中时常回望汉唐?他们心怀复兴民族传统服饰的愿景和光大传统文化的执着,身体力行,将民族传统服饰带入日常,用实际行动呼吁身边人重拾传统文化,增添文化自信。他们就是活跃在我校校园中的一众汉服爱好者。
弓箭与汉服:
一武一文,把传统文化带入生活
“举!引!射!”身着汉服的肖祥站姿标准自然,动作一气呵成,“嘭”的一声,羽箭稳稳地钻入箭靶,“好!”过往路人不禁驻足观看,拍手叫好。这是肖祥在古莲汉韵社武备司日常射术训练中日常的一幕。
肖祥是我校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也是我校古莲汉韵社武备司前任司长。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传统弓的射艺不仅是简单的几个动作,背后还包含着我国古代的“仁”的思想。肖祥谈到射箭带给他的收获时,提到“射以观德”,还有射箭平稳心态的作用。肖祥的好友潘旺也说,射箭是一种能令人放松的运动。
肖祥与弓箭的结缘,汉服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说,因为汉服他才认识了潘旺、平兄,而带他打开射艺这扇新世界的大门的正是平兄这群朋友。同样的,也是因汉服结识的这些朋友,大家一起举办了与汉服有关的社团活动,更增进了他对学校的归属感。
肖祥不仅仅在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穿汉服,每天上课、上街、开会乃至现在实习外出测量他都会穿着汉服,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了。因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衣着,开始他常常会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焦点,有时他也会和老师、同学讨论汉服相关的话题。
“不过现在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肖祥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我把汉服带进日常,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多地去了解汉服,习惯汉服在生活中的存在,接着再去关注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喜好与创业:
愈爱愈深,将传统文化变成事业
带着肖祥踏足射箭领域的“平兄”,是我校2016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黎明奇。和肖祥一样,黎明奇也对我国传统文化兴趣颇深,他的字是定平,因而被朋友们称为“平兄”。他不但喜欢穿着汉服,研究其中的文化,更与两个同学合伙开办了一家名为“洞庭汉风”的主营汉服男装的工作室,将汉服传承进一步落到实际,将汉服的制作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与汉服结缘,全因为一个电脑右下角弹出的窗口。”黎明奇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哈哈大笑。他一直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虽然当时他还没有接触过汉服,但窗口中其他地区汉服爱好者举办的一些活动实况的描述深深吸引了他,继而他点开了网页末尾的汉服贴吧的文章链接。从那时起,汉服就开始走进黎明奇的生活。
通过汉服,黎明奇在网络上还结识了当时同在湘大读书又是岳阳老乡的郭超。当时汉服的影响还很小,售卖的店铺不多,男装店铺更是少有,他们开始自己研究汉服的形制。“后来找到一位裁缝阿姨帮我们一次次地尝试,终于做出了第一批成品。”
不过谈及最开始的尝试,黎明奇有些遗憾,“当时的成品形制上还是不免有一些错误。”但成功迈出第一步之后,网上有人想购买他们的汉服。这样的声音使他们很受鼓舞,让他们催生出开办一家专营汉服的店铺的想法。他们又找到另一个同样在湘大求学的好友,三人一拍即合,最终诞生了“洞庭汉风”。
但是汉服的传承曾有过一段时间的断代,这给他们的形制研究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研究较为复杂的汉服形制——道袍的那段时间令黎明奇记忆特别深刻,“因为它的内部暗摆你无法通过外表得知且结构复杂,所以我们只好借或者买别人的道袍来研究它的形制,和阿姨商量制作工艺,前前后后花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才算成功制出了第一件道袍成衣。”
黎明奇回忆说,他们对店内前期大多数商品的形制研究总共投入一年多的时间,经过前期的潜心钻研,现在他们不论是对简单的短衫形制还是复杂的道袍形制都已经熟稔于心。
提到挂在工作室里的一排排汉服背后的文化含义,黎明奇如数家珍,“就拿深衣来说吧,它是上衣下裳分开裁剪而后缝合,上衣四片代表一年四季,下裳十二片代表十二个月,衣服上的中缝代表为人要正直,同时也方便我们看衣服是否穿正。”
对自家出品汉服,黎明奇认为还是以朴素的审美为佳:“华丽固然有他的好处,看上去光鲜亮丽,但是大团大团的绣花也会使人审美疲劳,效果未必好。而在服装上像作画一样地留白,也能给人美的享受。”
困境与突破:
负重前行,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回忆最开始在雨湖公园四个人穿着汉服举办花朝节的祭礼时,旁人的好奇甚至误解他们是“日本人”时的沮丧,以及一直以来为发展汉服、传承文化的所作的努力,还有现在汉服的发展趋势,黎明奇百感交集,有激动、紧张但更有自豪。谈及汉服影响,包括肖祥、黎明奇、潘旺在内的我校汉服爱好者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汉服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汉服复兴开始的时候,接触到的人很少,大多数参入者都怀着极高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不仅要复兴汉服,更希望通过汉服这个媒介,传播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今汉服运动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在社会上的曝光率也越来越高。高校及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相关的团体。黎明奇他们却对汉服未来发展有一些担忧,“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大众接触起来也越来越容易,而宣传介绍却跟不上,不可避免出现表面化的趋势。”
但是,黎明奇他们认为这应该是汉服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尽力去宣传、去推广。哪个事物的发展不是由浅入深的呢?”
201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唐静对汉服及其他传统文化的接受过程似乎正好印证了这个过程。唐静就是因为喜欢传统文化而接触到了汉服,因为喜欢汉服,又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书法、国画等其他更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
服饰与文化的传承一直相辅相成,对于唐静来说,从喜爱到深入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汉服就是一个很好的连接点,通过汉服,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就渗透进她的日常生活。
在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马志远看来,汉服的影响在当下越来越深入,“之前在街上,在学校里很少能看到汉服的影子,但是现在穿着汉服逛街上课也不算稀奇。”他说,知道的人多了,想了解的人肯定也会增加,那么热爱汉服、研究汉服的群体肯定会更大,这对汉服的发展一定会大有助益。“说不定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
那些传统服饰中包含的一串串文化符号早已深深地烙进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为了继续将这些先辈留下的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无数像肖祥、黎明奇等平凡却不平常的人,一直在路上前行。薪尽火传,华夏文明之火在新时代依旧能在大地上生生不息,散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