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下午,姚湘结束了湘西龙山县4天的调研,没作片刻停歇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工作室。作为湖南省 “三区”科技人才,从2016年其履职至今,姚湘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到当地进行精准扶贫项目调研了。
姚湘是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教授。今年 “五一”,对姚湘来说来绝不是一个轻松闲适的假期。此次调研,除了为当地企业惹巴妹手工织品有限公司做公益扶贫,打制样品外,姚湘还需帮助龙山县政府完成一个紧急项目———为土家织锦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申报材料已经写好了,五月份就能完成这项工作。”
对姚湘而言,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永不停歇地挑战、超越,已是常态。事实上,早在入选湖南省 “三区”科技人才之前,姚湘便已在当地开展精准扶贫系列项目研究。到目前为止,姚湘团队为湘西地区完成了多项工业设计,土家族传统蓝染、织锦等非物质文化工艺提质增效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工业设计以人为中心,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包括整个与人有关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姚湘认为,工业设计必须深度融合当代语境和历史文化,弘扬和传承文化,只有增加了产品的文化内涵,产品才能走得长远。
围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土家织锦”的保护和传承,姚湘带领团队对 “西兰姑娘”项目开展文化内涵的挖掘与研究。为完成 “西兰姑娘”项目,团队开了无数此碰头会,姚湘要求成员做到会前思考、会上提问、会后解决,每一次讨论都要有新的进展。 “想方案、做设计、考虑想法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做梦都在想着 ‘西兰姑娘’。”团队成员杨熹说。
最终,通过调研、找资料、头脑风暴等形式,团队解决众多 “疑难杂症”,确定了 “织锦品牌=传统织锦+文创产品+私人定制”的品牌形式,在湘西土家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增强其功能性及设计性,打造符合当代审美的非遗文创产品。奋斗总有回报,2017年 7月,“西兰姑娘”项目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 “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一等奖。项目不仅得到了龙山县政府的肯定,同时还收到龙山县叶氏民族工艺有限公司的合作意向书。
而获得2017年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创客大赛全国一等奖的 “啄木鸟-绿色农业喷药机器人”,最初是为了解决湘西百合种植中农药喷洒问题。在湘西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只需对百合根部喷药,即可达到防虫害效果。而传统的大面积喷洒农药,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但要求农户只对特定部位喷药,则增加了劳动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姚湘团队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与测验,耗时一年多,开发了 “啄木鸟-绿色农业喷药机器人”。该机器人以图像处理为基础,通过建立视觉导航系统,可对作物特定部位进行农药喷洒,还拥有坦克样式机身,通过履带传动在崎岖的山间也可以行走自如,并利用太阳能实现可持续作业,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发挥专业优势,跟进企业项目,将精准扶贫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在实践中解决相关技术问题。”这条思路既保证项目具备了一定科技高度,又能落到实处,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效益和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姚湘指导的学生获得IF设计新秀大奖、红星奖、Reddot奖、博朗奖、挑战杯、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芙蓉学子榜样力量学术创新奖等国内外奖项100余项。姚湘也入选湖南省大学生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
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姚湘对开展精准扶贫项目也越来越有心得, “我们之前是做单个的产品规划,较为分散。现在从整体布局出发进行品质提升,同时进行国内、国外市场的系统规划,打造品牌、推广品牌。”
“姚湘老师为我们龙山县做了很多实事,他现在不仅是 ‘三区’人才,还是我们龙山县的科技特派员。看得出来,每次他来调研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且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执行效率高,我们当地政府、企业都很欢迎。”龙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志国说。
与此同时,姚湘自己向更高层次的科研探索也在稳步推进,涉及航天航空军工系列产品、智能产品、情感与交互设计、3D打印、文化创意产品、机械装备产品等各个领域。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以往的成功并不能让姚湘停下探索高峰的脚步。这次龙山归来后,姚湘还有新的计划———前往英国作访问学者, “我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设计国际化、品质标准化、品牌特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