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他们是校报走出的优秀毕业生

   前言: 又是一年毕业季, 今年的毕业季专版, 我们必须要王婆自夸, 报道从校报走出的两位 “广西医科大学优秀毕业生” ——赵朝辉、 刘伟宸。从大一来到校报, 从小部员做到部门骨干, 看着他们从最初说话都会脸红的小男孩, 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男子汉、 卓越医学生, 作为指导老师, 我的心里无比欣慰。如今, 你们即将迈出医大校门, 接受社会的考验, 我还是要对你们说那句我已经对你们说了很多年的话: “孩子们, 我很看好你们噢! ”

愿你们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加油!

——张雅静

  赵朝辉: 医海无涯, 不忘初心

  说到护士, 相信大家脑海里会第一时间飘过某位声音甜美、仙仙白衣的女生, 但是, 你知道在万花丛中更有一片绿吗?在今年的优秀毕业生中, 有几位待在万花丛中的男生脱颖而出, 其中就有2013级护理12班的赵朝辉。

  我自豪我是一名男护士

  男生学护理, 确实很多人不理解, 当记者到这个问题时, 他说自己也曾感慨过, 但随着了解的逐渐深入, 对这个专业也产生了很多微妙的感情。他说, 自己和很多护理的男生一样, 刚开始也并不是自愿选择这个专业, 而是因为调剂, 但是经过四年的学习,对这个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而逐渐对之认可; 男护士既然存在, 必然有其道理, 和女性相比,男性的体力、 耐力更好, 在参与耗时长的大手术时比女护士更具优势, 大多性格偏向于沉稳的男性,在遇到突发状况时, 做事会更加沉着冷静。赵朝辉说, 男生更喜欢琢磨各类电子、 机械设备等, 在临床上, 也能更好地养护、 调试、管理和简单维修一些仪器设备。在差不多一年的实习过程中, 亲身去护理患者, 直到看到患者逐渐康复出院, 也亲身经历过抢救病人的 “紧急行动” , 每挽回一条生命对于自己都是莫大的欣慰,而这一切都会生出一种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成为自媒体平台作者

  在护理学院, 男生已经不是“稀有物种” 了, 但能成为学院传说的却是寥寥无几。现在国家很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赵朝辉在大学的这几年也紧跟着时代的脚步。他说, 其实在大学期间做的这些事, 并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原因, 对于创业也好, 互联网方面也好, 都是源于兴趣所在。在校报里接触到了微信公众平台, 深入了解了自媒体。进入互联网快速阅读时代, 传统纸媒日渐式微。在协助管理学校官方微信之后,也被互联网传播的快速、 广泛而吸引, 因为门槛低, 他也申请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尝试着运营以及策划活动, 也因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赵朝辉现在所运营的公众号也接了很多广告, 自己也开了一个网店, 实现了一些盈利。对于公众号的运营, 他始终不忘自己也是一个医学生的身份, 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中, 做一名健康领域的作者, 写了两百余篇文章,全网累积阅读接近四千多万。

赵朝辉说, 在大学, 他所做的这些, 并非是创业, 而是兴趣的投资, 而坚持至今也是源于此。从一开始, 并没有想过能成功, 但将想法付诸于实践之后, 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成功距离我们并不远, 或许只差那一步。

  校报是我的孩子

  赵朝辉也算是大学生新媒体中心 (原校报) 的老前辈了, 他曾说过, 这个组织, 凭着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他前行。一次偶然的机

会, 跟校报的指导老师张雅静一同出去采访, 从此和校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个组织里, 经历了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 这里也是在大学期间成长和历练最多的地方。采访、 写作、 编辑、 排版、 审核、 出版、 分发, 在报纸的生产过程中, 参与每一个流程, 让人获益颇丰。经过多次采访、 写作, 让思维更加活跃, 能说能写可以说成为校报每个人的必备技能, 而对于每一篇文章的审查, 更是考验着我们的细心和耐心。生活处处是新闻, 怎样能发现新闻, 发现热点, 这也磨炼了校报成员们观察生活的能力。他说, 在校报的每一天, 都在学习, 都在进步。自己亲身经历制作的每一张报纸, 就像在创造自己的孩子一样, 不断的吸取同学和老师以及读者的批评、 赞誉, 逐渐培养它成长。这也是校报最独特的魅力和始终吸引他的地方。

大学即将结束, 大学的四年里。他做过学生干部, 做过学霸,拿过奖学金, 谈过恋爱, 也奋斗过, 高兴过, 悲伤过, 失落过, 但大学四年的一千多个日夜, 都很充实!对于大学生涯, 并没有什么后悔和遗憾, 在以后的人生中, 只希望今天看昨天, 没有遗憾, 今天看明天, 依然充满希望!(张小娟、 何业坤)




刘伟宸: 护理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刘伟宸拥有着干练的短发, 高高的个子, 沉着冷静的外表, 富有磁性的嗓音, 咬文吐字清晰自然,具有这样鲜明特点的男生, 本就让人眼前一亮, 更惊诧于他居然是一名男护士, 成长在阴盛阳衰的护理学院, 性情温和却不乏阳刚之气。

  人生若能重来, 我还是会选你

  高考过后, 当其他同学都忙着各种查询和对比选择最热门和就业最好的专业时, 刘伟宸却坚定地填报了广西医科大学护理专业。他了解了我国目前男护士的现状和优势, 而且一米八七的高个, 和善的性情, 乐于与人交流等, 都给了他胜任这份工作的信心, 并且他也想见见南方的山水, 南方的人。所以即使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他, 只有父亲支持他的情况下, 还是坚定地向广西医科大学投了档案。

他如愿以偿来到广西, 开始了他做一名优秀男护士的征程。选择了医学, 就是选择了一辈子的学习和忙碌, 所以问: “若能再来一次选择, 你会怎么选? ” 他说: “人生若能重来, 我还会选护理专业。 ”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从大一起, 刘伟宸就严格要求自己, 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 身为班级学习小组组长, 他也总能活跃组内气氛, 带领同学们主动积极地学习。图书馆成了他最喜欢和最常去的地方, 学校图书馆公布了借书数量最多的同学, 他的名字在榜单中遥遥领先。

凭着持续的勤奋与坚持, 他大一的综测排名年级前几, 之后每年也都是名列前茅。获得了2013—2014广西医科大学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 2014—2015 广西医科大学十佳学习标兵、 2013—2014 广西医科大学校 “三好学生” 、 2016年 “创青春” 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等荣誉。

  让英语成为我的特长

  大二, 刘伟宸报名参加了英语辅修。这一年里, 他基本没有自己的空闲时间, 非常忙碌辛苦, 他却从没有放弃每一次课, 更没想过随随便便只是混个第二专业证书。

在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之余, 在辅修课上, 他总是积极参与老师的课堂讨论, 常常与外教交流自己的学习状况, 与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他辅修的各项成绩均排名靠前, 辅修结束时也被评为2016学年辅修优秀学生干部, 也在2014 “外研社” 杯英语演讲广西医科大学赛区一等奖、 2015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C类三等奖等。

对英语的努力付出, 也让英语慢慢地从兴趣成为了他的特长, 也给了他很多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2015年4月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学校泰国交流学习团, 并通过了全英文的面试。因为英语能力突出, 在一附院内分泌科实习时被指派给印尼访问团进行全英查房的讲解。

  与校报相遇好幸运

  刘伟宸与校报的相遇是一种偶然, 更是一种缘分。进校报之初, 作为一名外联部部员, 在做好外联部的各种事项的同时, 他也把握住机会参与了很多次采访, 他说: “我很享受采访的过程, 从中我能学到许多老师身上 ‘深藏’ 的知识, 从中也认识很多优秀的人, 从而想要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

在进入校报的第二年他当上了主编并分管外联事宜, 任职期间尽职尽责, 积极地为各种活动出谋划策。他更是积极地带队采访了外教Ray和东盟国际口腔论坛等,并且主笔了校报的外文版块, 填补了外文采访这一空白。

校报让他有了对文学更加热爱, 在实习期间他创作了很多篇脍炙人口的小说。他说: “临床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文学素材库, 懂得挖掘肯定能找到想要的那份素材。 ”长期的采访经历为他提供了对各种写作题材的把握。未来, 他希望能保持这一方面的兴趣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下去。

如今, 刘伟宸即将成为一名正式的男护士。他表示, 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 自己将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并积极参与科研, 争取能够在SIC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 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能使医科大护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昌丽、 廖万忠、 蒙彦冰、 董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