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守土有责
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它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名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我谈三点认识和体会一、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中最大的亮点。报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的思想内涵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我们党在理论探索中的新视野、新概括、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这一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的章程,必将在我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中国未来前进方向的伟大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方向错了,就会南辕北辙,人心涣散。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来说,选择一种主义,就是树立了一面旗帜,确立了前进的根本方向。面对新时代,我们党在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必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实践新发展和夺取事业新胜利的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不仅深刻地总结了5年来党带领广大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而且结合新实际,以创新精神来部署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提出了事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判断和举措,阐明了来来30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一庄严宣告,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也具有极其深远的国际影响。
二、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守好阵地把握好话语体系,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也是衡量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武装,把好自身“政治理论关”。要先学一步、早学一步,深入学习、不断钻研,努力掌握十九大报告的丰富内容、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坚持不懈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深入学习者和优秀传播者;要守住底线,始终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讲纪律守规矩,决不把各种裹挟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在课堂、讲堂中传播,误导青年学生;要瞄准高线,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切实提高所授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导师。
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指导帮助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掌握十九大报告的精髓,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切实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常补精神之“钙”,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二是加强“中国梦”教育。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入教育,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引领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四是加强“四个自信”教育。要广泛开展“四个自信”教育,教育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华文化的规律性认识;深刻认识四个自信”背后的逻辑实际上是“价值自信”,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构筑理想价值系统。
三、切实做好十九大精神的“三进“工作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目的和功能就是要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进行传播和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因而,将十九大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加强集体备课。要组织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将十九大的主要精神、主要内容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有机衔接,全面融入各门课程的具体专题之中,形成新的教学提纲、教学教案、教学课件。
创新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的课程,设计案例式、专题式、研讨式、演讲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三进”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使理论具体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集开放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浓厚学习氛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进行十九大专题的宣讲;指导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马列经典读书社等理论社团开展十九大专题学习研讨活动,通过征文、演讲、理论沙龙等学习载体,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同时,通过易班、公众微信等交流平台,开展师生网络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十九大精神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注重理论研究。要聚焦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新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形成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要加快组建团队,结合学校转型发展,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等三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加以研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研究的职能优势。(魏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