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记校“读书之星”材料化学161班朱明志

世界读书日前夕,校图书馆公布了2016-2017年度校“读书之星”的名单。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161班的朱明志以一年127本的借书记录居于榜首。

读书买书、借书皆“疯狂”

走进朱明志的宿舍,他的书桌上除了专业课书,还整齐地放着《弘光列传》、《艽野尘梦》、《海边的卡夫卡》等课外书,每周读一本书,是他给自己定的目标。为了读书,朱明志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午饭后他常常直奔自习室去看书,星期天常常泡到图书馆、奶茶店静静地读书。

入淮海园的第一天,朱明志首先去的就是校图书馆。“一开始是失望的。”寻遍图书馆的他原以为只有102室里有些散文和小说集,直到偶然间发现106室文献图书库的二楼和三楼,看到数以万计、溢满书香的藏书时,他兴奋极了。“如同一个饿坏的孩子,忽然看到如此多的‘山珍海味’”。

“那迫切的心情源于曾经的无书可读。”朱明志回忆道,中学他在家乡的小镇读书,碍于当地买书的局限,他接触的书目很单一。“碍于经济原因,我常常去买价格低的地摊书”因为便宜,朱明志买起书来‘疯狂’。也因此吃过亏,有一次他看到地摊上众多的书都是五折出售,他毫不犹豫地犹豫买了20多本书,待回来拆封后才发现皆是纸张粗糙,印刷错漏的盗版书。

为了省钱又能买到正版书,朱明志开始转向网购图书。每年电商各种各样的购物节,他都忙于“剁手”买书。但是有时候买来、借来的书多得他并非都能一下子能看完。假期里,他便把书装进书包、电脑包、箱子带回家看。放假时,各种各样的书便是他的“行李”。

循序渐进的对比阅读令他受益匪浅

“阅读是一种不期而遇的缘分。”他经常会“偶然的邂逅”而去读一本书:在搜集《水浒传》108将卡片时,他产生读《水浒传》的兴趣;对游戏“三国杀”感兴趣,他读完了《三国演义》,并延伸去读《三国志》……

“他的书单很‘杂’,全凭兴趣”好友赵梓名这样评价他,他读书广泛,散文小说、推理逻辑皆有涉及,而他更爱读史,历朝历事、王侯将相他都能娓娓道来,其中最熟悉的莫过明史。

他认为,读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初读明史时,是被年明月所著《明朝那些事儿》吸引。“这本书以小说的笔法,幽默语言,浓的心理描写见长。”他认为接触历史小说,能激起了解历史、读史书的兴趣。

随后,他开始读《明实录》这类研究明史的基本史料,在《明实录》里他可以较为系统和完整地通读明史。“《明实录》是官史,客观性待考证。”朱明志开始搜寻明朝的野史。随后,他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读李洁非的南明史《黑洞》、《野哭》、《龙床》,开始渐渐全方位地了解明史。

“循序渐进的阅读方式能让读者对历史有一个由浅入深的了解和研究。” 朱明志还喜欢比较阅读。“同时选三本题材一样,体裁不同的书对比读。”他说道:“从小说、纪实、评论三个方面同时解析一个朝代或一个人物,更能多角度理解朝代的兴衰和人物的心理。”

他以书会友,用写诗记录旅行经历

对比阅读能加深对一段历史的理解,而读书笔记则记录当时的感悟和心境。“最近读完《陆犯焉识》,我深深地被在个人命运与时代大背景碰撞的苦痛下,宛喻与陆焉识仍能保有的温情所打动。” 朱明志说道,这些体会如同网丝一般,慢慢地延伸他的的生活,无奈、惋惜中给他留有无限的想象。

《铜砂集》是他高中时代开始创作的诗集。“铜”取自他的网名“氧化铜”,而“砂”出自《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朱砂痣”一词。《平江调》、《菱川谣》、《春生》等原创诗歌作品如今这本文集已收录了他近20首原创的诗歌或诗词。

因为读书,朱明志还结识了很多书友。陆庆便是其中之一。“我们俩会经常一起去图书馆借书,还会互相交换书单,他向我推荐的《无人生还》让我受益匪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不仅有南方苍山洱海的浪漫,也有塞北荒漠孤烟的粗狂,“而今一别姑苏城,辗转朱门与风尘”,每到一处,他喜欢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下来。朱明志憧憬于书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希望能亲身地走走,真切地体会,并用写诗歌的方式记录自己旅行的经历。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一本好书,似与一位智者在交流,并能拓宽看待问题的视角,形成自己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