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外套、牛仔裤、脚蹬 一双红色运动鞋,今年的 3 月 20日,在 连云港市第一届互联 网公益创投大赛的舞台上,一 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正在激 情昂扬地向在场观众讲解着 他的“能量益站”项目:类似于校园零食自动贩 卖机,学生在寝室楼里只需扫码付钱取物即可, 目前正在研发专属 APP,第三方交易中介和食 堂预约订餐平台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就是我校商学院工商管理 141 班的曹 宇,凭借着大胆新颖的创意以及详实周密的企 划,曹宇和他的“能量益站”成功跻身连云港市 十佳互联网公益创投项目,成为唯一一个入选 的大学生团队。 其实,在 开始“能量益站”项目之前,曹宇尝 试过各种兼职。利用课余时间,他当过外卖小 哥, 做过网络博主和商业魔术师,也 曾当过淘宝 卖家……大二暑假,他开始经营自己的网店,从 小心翼翼地学着包装红酒到不厌其烦地解答买 家的各种疑问,面对同行的排挤。他学会斗智斗 勇。终于,当年的双十一那天,在 周 围 好 友 都 在 忙 着“ 剁 手 ”,他 收 到 了 网店升级成功的通知。 通过兼职,有着经营头脑的曹宇成功赚取的不止是人生的“ 第 一 桶 金 ”,他 还 从 中学习并 积累了一定的商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步入大三,曹宇已经不满足兼职这样的“ 小 打 小 闹 ”。 创 业的念头不止一次地在他脑海里闪 过。“ 单 纯 的买进卖出只是做生意, 创业需要构 造新形式。”去年四月份,偶然的一次阅读报纸, 曹宇得知武汉大学有个“ 零食盒子” ,他深受启 发,能 不 能在淮海园也搞了 “零食盒子”? 担心“零食盒子”在港城“水土不服”, 曹宇不敢轻举妄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他 在淮工、师专、职大分发了两千多份调查问 卷。市场分析的结果使曹宇更加确信了自己的 想法。 有了市场调查这颗“定心丸”,曹宇说干就 干。去年暑假,曹宇与安宇鑫、谢哲鸣等几个合 伙人首选研究生宿舍作为试点,反响出乎意料 的好。很多学生追问 “什么时候能放置更多的盒 子”,接 着 他们又选取部分宿舍试验,反响同样 热烈。对于“能量益站”,很 多 同 学 交 口 称赞它的便利: “它能方便、快捷、全天候地提供零食”。 “ 如今 160 个零食能量补充箱覆盖了淮海 园里的五栋宿舍楼,月 销售额在一万元以上。” 曹宇颇具自豪地说道。 成功不可能一帆风顺,曹宇和他的小伙伴 也不例外。回忆创业初期, 合伙人之一的徐鹤群 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 “方案不完善、 缺乏资金技术支持、缺少创业伙伴……刚开始 我们困难重重。”同时,大 量 的人工劳动与计算 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每个周六的盘点核算工 作让曹宇现在提起来依旧很头疼。“ 每 次 做 核 算 表需要至少四个小时,常常是下午埋头开始算, 一抬头就已经晚上了。” 渐渐的,曹宇和他的创业故事在校园里变 得小有名气,“能量益站”项目还曾荣获连云港 市优秀创业项目一类奖项并获得十万元的创业 基金;还曾获得我校“创青春” 创业大赛二等奖 以及我校72 创客空间的入驻资格。但曹宇和他 的小伙伴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发现校内闲置有大量自行车,每年毕业生 低价出售棉被,学生排队打 饭耗时过长,学生购买零食 不够方便价格略贵等现象 ……这些在曹宇的眼里,都 是商机。 “新零售零食理念” 被引入进来,这是一种以互 联网为依托,通过分析计算大数据,对 商 品 销售 过程进行升级改造,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 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在 徐永其和胡智健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他与团队 研发了相关的微信小程序,该程序可为学生发 布闲置物品转换启示,推送校内新闻和兼职等 信息,提供线上支付服务,以及具有在线预约食 堂点餐功能, 并于近日开始正式推广使用。 “新零售一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它是将消 费行为弱化和后置,我们就是想把现在做的这 个项目打造成淮工的一个创业典型,不断做大 做强,并将这一成果逐步覆盖全市、全省甚至全 国”。在谈及对于创业路的感想时,曹宇感慨地 说道: “创业的经历证明:只有精于探索,不怕失 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