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不忘初心,交院以奋进出彩;砥砺前行,学子展青春之光。5月22日晚,我校体育馆灯光璀璨,歌舞飞扬,第十七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在此隆重举行。省直机关团工委负责人袁朝华,洪山区人武部部长杨贤礼、政委王松涛,省交通运输厅科教处副处长邹珺等嘉宾应邀出席,与我校全体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近千名师生、部分学生家长代表、数十所兄弟院校学子共享这场文化盛宴。
闭幕式上,校长陈方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是我校最具影响、参与同学最多的年度盛会,艺术节系列活动的开展,既是对我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充分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希望同学们深刻领悟科技文化艺术节的独特魅力,继承和发扬科技文化艺术节的优良传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技能的比拼与展示中,磨砺精神品质、增长学识才干,努力在湖北交院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为我校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贡献青年的力量。
本届科技文化艺术节闭幕式融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各学院在文艺汇演中,通过视频短片、表演及科技成果展示等形式,回顾了一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展示了各学院办学特色,绽放了校园文化魅力。文艺汇演在武术社和锣鼓社热闹喜庆的《奋进之彩》中拉开帷幕,共呈现了12个节目,每个节目都亮点频出。公路与轨道学院《筑梦公轨跃青春》集歌舞为一体,展现了逐梦新时代决心与毅力;航海学院情景剧《海军,海军》充满看点与泪点,展现了我校士官生们赤诚于心、奉献于行的家国情怀;物流与交通学院《梦想之歌》演绎了“放飞梦想享受成长”的物交文化,展现了“人人进步、人人出彩”教育理念;广播台和记者团联合呈现的朗诵《中国话》声美、文美、气势美,萃集了五千年华夏文明;舞蹈社古典舞《熏香》缥缈玲珑,仙气十足;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T台秀《魅力建院》展现了我校学子学在母校、情系母校、奉献社会的风采与魅力;交通信息学院情景剧《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彰显了我校学子热情洋溢、激扬青春、不停奋斗的交院风采;学工处舞蹈《战狼》再现“战狼”风骨,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汽车与航空学院舞蹈朗诵《锦绣汽航,载梦飞翔》将诗歌、舞蹈与具有冲击力的背景画面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精神;吉他社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投射出的恬静意境与浪漫情怀,让人动容;合唱团与舞蹈社共同演绎的《迎风飘扬的旗》为本次文艺汇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悉,本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以“不忘初心,交院以奋进出彩;砥砺前行,学子闪青春之光”为主题,自2017年10月份开幕,陆续开展了百余项活动,学生参与人次达到上万人,广大学生以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青春、奋进、乐观、拼搏的优良品质。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作为我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已有17年历史,不仅极大地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也为我校化育了数万学子。(摄影/张骊张嘉铖张亚振朱伊凡计力龚巧蓉 王译萍;文字/夏丽平 郑恒徐国强徐昕怡梁泽宇孔芙蓉魏丽娟)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2017公路与轨道学院学生王欣在图书馆的路上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悬了近两个月的心终于放下。“妈妈终究是理解我了,原谅我了!”挂了电话,王欣才发现眼中的泪已经打湿了手中的书。
2月底,向辅导员提出退学;3月初,远赴广州打工;3月中旬在学校、辅导员、亲戚和同学的帮助下,回汉读书,却遭遇母亲近两个月的不理不睬……短短三个月,这个来自大别山深处,年仅20岁的女孩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优秀女生突然退学2017年的寒假对王欣来说注定难忘,经历了近一个月的思想斗争与内心挣扎后,她还是用颤抖的手向辅导员陈春惠发了一个申请退学的短信。面对辅导员充满关切的电话,王欣哽咽着说了退学理由:理工科基础不太好,学习有点吃力;家庭困难,不想让母亲再过度操劳;弟弟成绩好,想把读书机会让弟弟……电话中,陈老师劝慰她:“家里困难,学校有奖助学金;害怕学习跟不上,我会协调相关教师给予你照顾,让同学多帮助,千万不要冲动,放弃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陈老师的话急切而充满关怀,隔着空间,王欣也能感受得到,但她已经与母亲商量好去广州打工,舅舅也帮她买好了去广州的火车票,她的退学申请得到了家里人支持。
“你期末考试总分为班级第二名,平均成绩达到85分,退学太可惜了,先到学校报到,你的困难,学校和老师一定会为你想办法的……”面对陈老师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劝导,王欣不知如何回应,她不是不想读书,只是看到母亲脸上的皱纹又加了几道,懂事的她始终无法给老师一个明确答复。“我初三那年,父亲因心脏病去世,为了养家糊口,母亲不得不远赴昆山一家制衣厂打工,朝八晚十地辛苦劳作,每年只有国庆或过年才能回家几天,一个月拿的薪水却不足四千,只能勉强养活我和弟弟。”提起自己的家境,母亲的辛苦,王欣再一次泪流满面。
王欣介绍,母亲去打工后,她10岁的弟弟被托给已过七旬的外婆照顾,16岁的她则独自在家生活。初三毕业,王欣考上了普高,但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她选择了职高。“因为我分数达到了普高线,读职高可以减免一半学费,每年还有2000元家庭困难学生补助费。”家庭的变故让王欣早熟,即使委屈自己也想帮衬母亲。“在去广州之前,我其实已经动摇了退学念头,但是母亲已经寄望我去打工了,我就不敢说了。”
在广州打工的王欣,以为自己再也无缘学校,她没想到她的退学牵动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心。
师生共济返校读书“王欣所在的班级是我新接手的,寒假前才和他们初次见面,收到她的短信时,我还无法将名字和人对应起来。”陈春惠告诉记者,她原本就担任了7个班的辅导员,因王欣的辅导员要休产假,她才接手了王欣所在的班级。当她收到王欣的退学短信后,第一时间就给王欣所在班级的班长打电话,了解情况。
王欣很爱学习,成绩好,但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不敢直面问题,与同学一直保持着距离。陈春惠在打完一次又一次电话后,开始联系不上王欣。“我想她可能是在逃避,于是我又发动全班同学给她发短信,鼓励她,让她感受到同学间的温暖。”不仅如此,陈春惠还联系自己一个与王欣家境类似、如今在中天路桥公司工作的2014级学生,让她通过自己的经历与故事对王欣进行一对一帮扶。
开学后,王欣没有及时报到,按照校规,没有正式办理休学手续,旷课两周将被要求退学,陈春惠将王欣的情况上报到学院和学工处,为她申请到了延缓报到的批准。知道王欣复学最大的顾虑来自于她的母亲,陈春惠开始给王欣母亲打电话,给她讲家庭困难学生补助政策,读书重要性,王欣的上进。“王欣母亲的工作不好做,我给她打了很多遍电话,每次都是半个小时以上,但她一直不松口让王欣复学。”
因为王欣母亲工作时间所限,陈春惠只能晚上十点后给她电话。“王欣没有报到,我的心一直放不下,希望自己能在某天就突然说服了她母亲。见我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态度,我先生还称我一根筋。”陈春惠回忆,“我做了18年辅导员,一个学生对学校来说是万分之一,但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百,我做的一切,是希望王欣能在最好的年纪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而不是早早被生活困住。”
开学季,王欣已在广州一家电子厂做了工人,过着朝八晚十的流水线生活,老师和同学纷纷发来的鼓励短信让她日加渴望读书,但因母亲反对复学,她不敢抉择。直到一个星期后,王欣的三伯也给了她鼓励:“不管怎样,先回去读书,我会资助你生活费。”有了亲人的鼓励,师友的支持,3月中旬,王欣带着三伯的资助和学校发放的2000元助学金返校读书。
量身帮扶重启梦想王欣返校后,为了进一步帮扶王欣,解决她的生活之忧,学工处、公路与轨道学院、后勤服务中心纷纷给予她帮助。学工处联系后勤服务中心为她提供了勤工助学岗,让她在食堂做监督员,不仅每个月能拿到200元兼职费用,值班日还可以免费吃饭。
为了不让王欣担心接下来的求学费用,辅导员陈春惠还将学校的国家、学院的奖助学金政策详细给她做了讲解,生源地贷款、雨露计划、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等的申请办理时间、程序一一给予了指导。
针对王欣自卑、胆小、不善交流的情况,陈春惠还和公路轨道院学院为她量身制定了帮扶措施———让王欣在学院建立一个精准扶贫学生交流群,每天发一个正能量的故事或者一篇文章,让家庭困难学生们彼此鼓励,在心理上克服困难,敢于追逐梦想,激扬青春。
王欣返校读书,没有得到母亲的支持,她回校读书后,给母亲打电话不接,发微信不回,这是她心里最大的结。陈春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边开解王欣,一边告诉她与母亲交流的方法。“不管你母亲怎么想,你坚持每天给她发一个微信,告诉她你的生活,你的状态,你的成长,她终究会理解你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近两个月的微信轰炸下,5月初,王欣的母亲终于主动给她打了一个电话。
有了学校的关注,老师的支持,母亲的理解,同学的帮助,原本自卑胆小的王欣复学后,越来越活泼开朗了,不仅积极参加班里活动,还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读英语。周末,除了偶尔和同学一起出去兼职,基本在图书馆学习。“我要珍惜读书机会,学好知识,未来能找到一份专业性较强的好工作”。如今的王欣对未来充满希望。
看着日渐开朗、更加好学的王欣,陈春惠也露出了欣慰的笑;“我带了365名学生,如今他们一个都不少地在校园学习、生活,我内心满满的都是幸福感。”(为保护学生隐私,文中王欣为化名)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