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国际化新局面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专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许兰(一)
记者:2017年尤其是学校召开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都进行了哪些改革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2017年尤其是学校召开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以国际交流为砝码,用开放氛围拓视野2017年,学校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莫斯科国立大学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58份。新增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合作伙伴23所,合作高校总数增至235所,合作国家和地区增至50个。
学校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目前,学校已与“一带一路”65个国家中17个国家的33所高校及国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合作。
学校各类赴境外长短期学生交流项目增至261个,较去年增长了13.7%,累计派出学生近1千人;其中96所项目合作高校为QS世界500强高校,占外方合作院校总数的61.93%。
“海外硕士奖学金项目”已经成为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2017年,海外硕士奖学金学位合作院校和项目数进一步扩大到52所大学、66个项目,分别比2016年增长21%和23%。
二、以渠道拓展扩交流,用优质合作助共赢2017年,学校两次派出工作团访问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专门就与该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事宜进行深入洽谈。此外,学校与美国乔治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就合作开展法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在持续推进。
“中德高校合作中心”即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于2017年12月29日成立。目前已与德方2个大学联盟(包括33所大学)、3所大学达成一致,中心办公室合作伙伴将覆盖36所德国大学及高校。
学校巩固并加强与世界银行、国际城市管理协会、德国联邦议会、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等国际组织的合作,首次向亚非法协、香港律政司派出实习学生,全年共计向以上各机构派出实习学生49名。
三、以资源整合添动力,用卓越成果创品牌“内地与港澳法学教育联盟”成立、内地与港澳法学教育联盟首届论坛在京召开,我校成为首批16所理事高校之一;我校派遣首批2名优秀法学专业本科生赴香港律政司开展为期2周的实习,并提供奖学金资助学生,开启了我校与香港地区法律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
2017年更是学校孔子学院工作获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三所海外孔院蓬勃发展,其中2所(我校共建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孔子学院)同时荣获“2017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全球500多所孔院仅25所获此殊荣,这是国家对于我校共建孔子学院的高度肯定和授予的最高荣誉。
四、以科学规范促管理,用真诚服务换支持2017年,我处进一步提升外事宣传质量,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举办“第四届法大海外硕士奖学金项目专场宣讲会”;搭建“留学沙龙”平台,举办第一期法大留学沙龙—海外学位项目专场辅导会;邀请海外合作伙伴来校举办各种类型的项目见面会;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留学咨询、辅导及培训工作,并邀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领导及专业安保教练对各类项目拟派遣赴外交流人员开展行前培训。
我处全年共为全校1851个团组的 4341人次办理了因公出国、赴港澳台出访手续,与上年度 1701个团组的3751人次相比,出访批数与人数都继续增加。同时,还加强政策宣传,强调出访任务必要性和出访成果的切实转化;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因公证照管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