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在平凡中水到渠成———访14级生命科学学院推免研究生李青青





  连续三年获得专业特等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参加英语竞赛获奖,被保研到上海交通大学……她用四年时光书写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精彩故事。
  学得出色,玩的开心。这就是14级生物制药专业李青青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优秀是做给自己看的”
  “奖学金”、“竞赛”、“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保研”、“学霸”……这些名词陪伴了李青青大学前三年的道路……优秀,是周围大多数人对她的描述。而对于优秀的定义,她有着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优秀’不能只是专业成绩好,也不应是在某一方面的优异,而是不管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优秀’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要让自己觉得满意。正是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会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和反对。”她说:“只要你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你就是优秀的。”
  坚持着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她把她的大学看作求学的方舟,更当成了有趣的游乐场,在里面畅游。
  不做只会学习的人李青青觉得,在大学里,学和玩都要“两手抓”。她对“玩”也有着一套自己的看法。
  在李青青看来,大学生一定要在走进大学就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目标方向。若是没有目标,大学四年很容易就迷迷糊糊地过去了。“但大学不比中学,学习不能只有闷头看书和做题”,她说,“本科毕业,不管毕业后是就业,还是考研深造,综合实践能力很重要,因而,大学还要在‘玩’中,好好锻炼自己的能力。”
  “因此,在大学既要好好学,也要好好地‘玩’。尽量多地参加些活动,在玩中锻炼自己多方面能力,要玩嗨了去!”正是有着这样的志趣,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她都几乎都有参加,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她说喜欢溜冰、打羽毛球。“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是让我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每次打完羽毛球,她都感到心情很愉快,“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偶尔还能中中悟出不少道理”。
  在李青青同学眼中,她就是一个“不知疲劳的女子,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学习之外,她不是参加志愿者活动就是做兼职,李青青说她比较喜欢做“一对一”辅导的家教。她觉得大学生做兼职不应把挣钱作为唯一目的,更是重视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锻炼和社会经验的积累。“要让自己能在其中真正学到东西才能发挥兼职的价值,让收获值得自己所花的时间和精力。”
  “玩”不应当是沉迷网络,而应当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玩’,让‘玩’成为学的一部分。这是李青青想要告诉我们的成长经验。
  不过,李青青也说,四年的学习与玩中,也有遗憾———“我很后悔没有利用好在校园的机会多出去看看。如果能重新来过,我一定要每学期进行一次旅行。”她认为,旅行是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宝贵机会,将来她会努力增加“这种见世面的机会”。“平凡的”生活生物制药是李青青的第一志愿。问起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时,她给了一个不浮于云端的回答,“因为当时生物制药很火。”
  李青青不是同学眼中那种传统的学霸。她不会早起晨读,相反,她通常是宿舍最后一个起床的。 她的室友和她的学习方法一致,作息也相同。她们对于学习有自己的 “一套”———“我不会起得很早来学习,但是上课会很认真的听。上课时我们寝室六个人基本上都在前排。大家的自觉性都比较高,没有旷过课。”李青青说,“如果是学高数、有机化学之类的,我们晚上会去图书馆把当天的知识整理整理,或是把题目做一做。”
  在休息日,她像大部分同学一样,会在宿舍追剧,会在假期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出去玩。同样,她也会忙于自己的部门工作。
  正是这样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她和“苦行僧”式的生活擦肩而过,可以在保持优秀成绩的同时也有时间进行一些放松与休息。
  成绩优异的她还是生科院学生会的优秀学生干部。从大一到大三,李青青在生科院学生分会文艺部坚守了三年。"当你毕业之后,你会发现在大学里让你记忆深刻的不是获得了哪些奖,而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去了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情。"从初涉这个部门时单纯的喜欢和感兴趣,到后来的习惯与依恋,她从小干事一步步走到了老部长,和部门的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获得了温暖动人的回忆。
  但是当生活工作和学习混在一起时,难免会让人力不从心。她最后总结了一个方法来平衡,“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按‘划重点’的办法来区分轻重急缓。比如我想把学习成绩提高,就以这个为重点。对于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不会拖拉,有些事情不是特别重要的可以往后推。”
  没有励志的苦学经历,也没有动人心魄的成长事迹。她的故事听起来就像个普通的平凡人,而她过人的成就又彰显着她的不平凡。
  如果非要对她的今天追根溯源,那大概是因为她在平凡的每一天里都有自己的坚守,在每一寸光阴流逝前都在默默坚持做好她心中认为对的事情。所以在功名面前她宠辱不惊,因为一切的收获和喜悦都是水到渠成。
  □大学生新闻中心记者 夏玲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