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森芳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王光谦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岳光溪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程京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隋森芳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45年 2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64年考入清华大学。1970年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5年及 1978年至 1980年在清华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生班学习。1981年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获理学硕士。1984年调入新建的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任教。1985年初赴德国深造。1988年在德国TechnicalUniver鄄sityMunich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生物系 , 曾 任 该 系 主 任(1992.12~1995.12)。目前担任 JournalofStructuralBiology和 BBABiomem鄄branes编委。
隋森芳教授长期从事生物膜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主要利用电子显微学和三维重构技术,并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等技术手段研究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在生物膜作用下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等。在国内条件下建立了蛋白质二维结晶技术平台和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技术平台,在蛋白质寡聚化与其功能的关系,在膜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等研究方面连续取得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发现 DegP/HtrA蛋白通过寡聚结构的转变调节其发挥蛋白酶和分子伴侣活性的机制;发现突触囊泡结合蛋白 SytI在钙和膜脂共同作用下的寡聚化促进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
以第一完成人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获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生导师。编著的《膜分子生物学》获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以第一完成人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2006年 “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王光谦
土木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生,河南镇平人。
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工程专业,1985年、1989年先后获清华大学水利工程 硕 士 、 博 士 学 位 。1990至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2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曾任泥沙研究室主任、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任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办水利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学部咨询专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IAHR-APD JHydro-environ鄄mentResearch副主 编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光谦教授的研究领域为泥沙学科与江河治理,开展了水沙两相流基本理论、流域水沙过程模拟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研究。建立了水沙两相流的动力学模型,得出泥沙颗粒浓度分布及速度分布公式,揭示了泥沙颗粒运动与清水湍流的不同特性。建立了流域泥沙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河道与流域过程的耦合,将泥沙研究从河流拓展到流域尺度。研究成果为解决黄河治理及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发挥了作用。承担 “复杂条件下坝堤溃决机理与风险调控理论”973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汶川地震堰塞湖除险中。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奖励3项。发表论文 240余篇,出版专著5部。
岳光溪
机械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5年生于北京。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农机系锅炉专业,1970年至1979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试验电厂、山西岚县普明中学、山西岚县电机厂工作,1979年至1981年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热力学与传热学进修班学习,1981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1987年至 1990年及 1992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做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
1985年后从事洁净煤技术研究。他自 “八五”到 “十一五”连续主持国家关于 “循环流化床燃烧”的科技攻关项目,是我国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期间,发展了循环流化床理论,建立了独立的循环床锅炉设计体系且将理论用于实践,开发了系列国产循环床锅炉产品,并大规模产业化,为我国燃煤节能环保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设计理论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均得到证实,并实现了我国循环床设计技术出口。他近年还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 “非熔碴-熔碴分级高压纯氧煤气化”专利技术,并成功实现了工业示范和产业化。
他 先 后 发 表 论 文300余篇。曾担任第 20届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主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七届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等奖励。
程京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 7月生于北京。
1983年获上海铁道大学工学士学位。1983至1986年任铁道部资阳内燃机车厂柴油机分厂助理工程师,1986至1999年任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助理工程师 、 研 究 员 。 其 间 ,1989年至1992年就读于英国史查克莱大学,获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英国阿伯丁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芯片相关博士后研究。1996年至2000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及实验室医学系研究助理教授,美国纳米基因公司首席科学家和 Aviva公司技术总监。1999年3月回国,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2000年至今任生物芯片北京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现兼任 HumanMutation杂 志 通 讯 编 辑 、IETNanobiotechnology 杂 志编委;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科技部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
程京长期从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关生物技术研究,在生物芯片的研究中有重要建树和创新。回国前他关于“芯片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1998年的NatureBiotechnology上,并 以 标 题 “Labonachip”成为该期封面故事,被当年Science评出的世界科技十大突破Biochip一项所引用。回国后,他站在国际生物芯片研究前沿并结合国情,主持建立了国内急需的疾病预防、诊断和预后分子分型芯片技术体系,领导研制了基因、蛋白和细胞分析所需的多种生物芯片,实现了生物芯片所需全线配套仪器的国产化。主持研制了生物芯片类产品及配套仪器共 50余项,获国外发明专利28项、中国发明专利 31项,获国家医疗器械证5个、欧盟 CE证书 15个,负责起草了 5项用于临床诊断的生物芯片行业标准。实现了国产生物芯片类产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批量出口,实现销售收入 3.4亿元。主编中英文著作各 4 部 , 在 NatureBiotechnology等 SCI期刊上发表论文95篇,他引2000余次。
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奖励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