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力促毕业生就业成效显著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最为严峻和困难的一年。我校认真分析形势,不断拓展就业渠道,推出了校市携手、校企联合等举措。这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受到了中央及省、市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2009年我校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较去年同期提高近7%,出现了“逆势增长”的良好势头。
强化责任,就业工作“落实到人、全校动员、分片包点”
我校历来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2009年,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全员动员,主动出击,直面挑战,共克时艰”十六字就业工作方针,建立了“全员参与就业、全程指导就业、全方位服务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实行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协作,齐抓共管。学校专门成立学生就业工作领导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专用场地和专项经费。学校以“分片包点”的形式,将就业工作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员。学校领导“分片包点”地负责对应学院就业工作的督导,各学院领导“分片包点”地负责对应各专业系部和各个年级的就业工作,各院辅导员详细摸清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开展一对一的思想工作,真正形成了“全员参与、人人有份”的就业工作格局。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学生专业特长等个人情况,进行深入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各部门通力合作,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全校动员”,使就业工作更具针对性、多元性和灵活性。
开拓就业空间,毕业生“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校大力构建就业推介平台,在筹备2009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过程中,积极与中国国家人才网、中华英才网等网站联系,发放邀请函13000多份。招聘会吸引了来自浙江、甘肃、山东、深圳等地的近3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截至3月底,我校共引进用人单位700余家,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基本实现了“天天有专场招聘、周周有中型招聘、季季有大型招聘”的“2009就业攻坚战”目标。
学校还通过公益讲座、专题辅导等形式,努力提高公务员考取率;加强对考研毕业生的指导与服务。同时,多渠道搜集发布出国留学就业信息,大力拓展国际就业市场。
为给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平台,从2009年4月起,我校启动了创业园入驻项目征集活动,共接受各学院申报项目近70项,参与人员近300多人。我校大学生创业园项目也与开封新区管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学校负责项目的引进和创业指导,并帮助创业项目引进投资等。
此外,我校积极推动应届大学毕业生预征兵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2009年我校投笔从戎的男生共527人,占应届毕业男生的10.85%。
学校还大力开展“下基层”活动,推进“三支一扶”“到村任职”“西部志愿者”等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计划。仅选调生一项报名就比上一年增加一倍,达到1200人。
深化校市合作,携手推销“适销对路”的毕业生为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学校实施“校市合作,共促就业”战略。3月24日,校党委书记关爱和、校长娄源功联名向省内各市市委书记致信,邀请各市市委、市政府,组织党政部门、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组成人才招聘团,到我校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开封市委书记刘长春、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鹤壁市委书记郭迎光均在接到信函后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并派人专程来到我校协商专场招聘会事宜,并于4月15日、21日和24日,分别在我校金明、明伦校区广场召开了鹤壁市、开封市和许昌市专场招聘会。我校副校长曹奎说,校市合作的意义,一方面是与地市共同搭建大学生就业的坚实平台,为毕业生开拓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也是加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了解市场需求,把人才培养直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由学校一把手亲自发函联络供需合作,各市市委书记积极响应并亲自批示,高校与政府紧密联合开展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这在我校办学历史上尚属首次。这种由高校发起、政府牵头,联合“团购人才”以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式,在全国尚属首创。“校市合作,共促就业”的新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媒体报道。
我校2009年仅“校市合作,共促就业”活动就引进用人单位近540家,提供有效就业岗位9600多个,通过供需洽谈共达成就业意向8000人次以上,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校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力促校企联姻,实现校园人、社会人完美对接从2005年开始,我校就启动了校企合作项目,截至2007年项目数已经将近50个。我校近日与安博教育集团签署了关于IT人才培训方案,能够解决将近200名大学生的培训和就业问题;学校和富士康集团已达成长期合作计划,签署每年100人的合作协议,集团每年还提供几十万元的奖学金。我校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城市也有类似合作。校就业与指导中心主任崔进军介绍说,校企合作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院校教育改革的最佳途径,“促进专业教育和职业岗位的衔接,探索教育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是我校实习就业基地一体化建设的中心目标。
此外,我校积极寻求与大型企业合作,为毕业生“量身定做”专场招聘会。仅2009年10月起的一个多月以来,我校已举办专场招聘会50场。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采取教育投资、专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建、校外实训等模式,分别与总参合作培养国防生、与省气象局等联合培养专业人才,与人才市场合作实行岗位对接、和工业园区合作实行订单就业、和地方行业部门共建实习基地等方式,用户数量和订单数量每年都有大幅攀升。实现了人才培养环节与实习就业环节的进一步链接。目前合作单位达到40家,实习就业基地突破200个。
实行内外联动,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我校在就业指导方面一直走在全省高校的前列。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实行全程化指导。大一新生入校之后要进行测评,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将进行职业探索,要求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拿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使自身的各种学习活动均纳入规划。各个学院将结合专业设置情况开展活动,确保大四学生要从事职业实践。
我校充分实现就业指导内外联动,形成合力。学校聘请优秀企业家、就业指导专家为校外指导人员,定期进行专题讲座、辅导。学校还借助学生的力量,组织与职业教育发展有关的社团举办模拟招聘会等一系列活动,帮助提高学生的求职认知。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学生专业特长等个人情况,通过面对面、电话、网络等各种方式进行深入的个性化指导,并开设就业指导校选课,为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搭建更直接和快捷的平台,切实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着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能力。
2009年11月20日,教育部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我校因就业工作成绩突出,荣获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受到表彰,列居河南省高校第一位。2010年,我校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部共建为契机,深入贯彻我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学校党政领导亲自指挥,全校就业工作者积极努力,开辟多种渠道,全力以赴做好我校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