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 人生漫漫,像是一片浩淼的海洋,处处都是方向。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正如我们足下的帆船,风帆一旦扬起,轻易不能改换方向。可是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又不得不克服巨大的阻力,向另一个未知的方向航行。而那些年我们曾一起经历或见证过的“转专业”,又有着怎样的走向呢?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允许转专业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对于转专业的同学们来说,原因却是不尽相同的,也许是为现实所迫,也许是为了坚持最初的梦想,又或是因为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志向。
有的人在一开始就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不愿意得过且过,于是选择坚持当初的方向。就像考入江大却未能进入物联网工程学院的邵同学,心中就始终有一个“IT梦”。他的“IT梦”还要从喜欢乔布斯说起,还在初中的时候他就曾认认真真地看了好多遍苹果公司iphone3gs和iphone4的发布会视频。在他看来,这两款产品开辟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也是苹果公司辉煌的开始。“在座的各位之前肯定没有见过和这一样的手机,如果有那我的发布会就可以结束了”,乔布斯在发布会上表现出来的自信和幽默让他印象深刻,从那时起他就一心想进入IT行业。在被调剂进入机械专业之后,他仍然不甘放弃当初的梦想,就开始想办法四处打听,下定决心要转专业。
也有的人是因为在所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看清了目前所在专业与自己期待的发展方向之间的差距,于是决定毅然转身。社会工作专业的曾雅萍在大一上学期接触了法学专业课程之后,被法学的严谨、威严、公正深深吸引,心中希望成为一名法律人的想法渐渐明晰,所以她很早就开始为转入法学专业做各方面准备。
与他们的兴趣导向不同,来自包装专业的王舒,在大一上就有了考研的打算,但她咨询了本专业读研的学姐之后发现,招收包装专业研究生的大学比较少,好多人都选择了跨专业考研。在认真考虑了之后,她决定索性趁早转专业。你当然可以说他们向现实低了头,但也许这就是另一种生活的智慧。
自孩提时代,我们就被“龟兔赛跑”故事所激励,长辈叮嘱我们要做乌龟,即便慢也要坚持。可是没人提醒我们,乌龟本不必放弃自己在水里的优势,和陆地上的兔子赛跑。如果深思熟虑后,知道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与目前所走之路并不一致,那么做一个识时务者,顺势改向也未尝不可。
对于有意转专业的同学们来说,尽管原因各不一样,但不甘现状、追求梦想的愿望却是相同。出于兴趣导向也好,为了便于考研也罢,倘若真是心之所向,那么何不素履以往呢?
秣马厉兵,伺机而行对于这些“志在他处”的同学来说,转专业的确是一次自我选择与自我改变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全凭自己的不懈努力与充分准备获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注学校通知和了解相关信息是必要的准备。王舒同学当初就提前通过学校教务处官网和商学院官网了解到递交申请表的时间、转专业的具体程序、商学院拟接收转专业学生数量等信息,她还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询问了一些像“面试的注意事项”“要不要提前自学想转入专业的内容”这样的问题。此外,对于有意转专业的同学来说,如何对待目前的专业学习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有过转专业经历的好几位同学都表示“比较高的绩点成绩是转专业最基本的前提”,据学校教务处“关于开展2016级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申请转专业学生的GPA应达到3.0及以上。可见,有意转专业的同学对目前的专业学习同样不容忽视,因为这不仅是同学们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其学习态度的考验。
除了保持较高绩点之外,对意向专业领域的了解与相关知识储备也十分关键。从机械转到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邵同学就在转入该专业之前下了不少功夫。他曾在高中自学了编程语言,大一就与学姐学长组队参加了学校的程序设计比赛,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中美贸易关系”等专业前沿热点问题密切关注,这为他后来转专业时的面试乃至后来专业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平时多思考,也就不至于在面试的时候只有一句‘因为我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然后与老师四目相对”,他如是说道。而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曾雅萍同学来说,当时为了顺利进入法学专业学习,就曾有意多阅读法学专业的经典入门书籍,着力培养自己的法学思维。对于这一点,去年担任法学专业面试官的梅锦老师表示:“在对转专业的同学进行面试考核的时候,除了考虑学生的成绩之外,还很看重学生转专业的目的,课外实践活动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此来判断该同学是否真正适合学习这个专业”。
看来转专业并不是一句心血来潮的口号,而是意味着要为自己的再次选择作出各个方面的准备和努力:优异的专业成绩,对规定通知的了解,知识技能的储备……所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有意转专业的同学来说,唯有秣马厉兵、伺机而行才有可能如愿以偿。
激流勇进,无畏前行在经历了重重考验之后成功实现转专业的同学们算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进入了自己心仪的专业,那么新的专业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惊喜?他们又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同学又开始了怎样的全新生活呢?
都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谈到成功转专业后的感受时,几位同学都说到了刚开始作为“乐之者”对新专业学习的好奇和激动,但之后也遇到了各种不同的困难与挑战。从机械转到物联网工程的邵同学就面临着专业间差异过大的问题,这两个专业一个是化工机械类,一个是计算机类。原专业要求画工图,注重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而物联网则主要学习计算机以及电子技术,专业的方向以及需要的能力都有很大不同,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于是为了打下理论知识基础,他在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基础学科上花了不少时间,除了课上的学习,在课后他常常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样一来强化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二来也为他结交新的朋友提供了机会。在计算机操作方面,他一直坚持认为“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每次的操作课后他都会自己动手操作练习,为了更好地激励和督促自己,他还参加了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并且顺利通过。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得“博世杯程序设计大赛铜奖”“博世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在长期的坚持之下,他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目前在现专业名列前茅。
除了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转专业的同学在社交、生活方面也做了不少的改变。王舒同学说:“来到商学院,我的社交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认识新的老师同学,学会处理与新舍友的关系”。为此,她就尽量多地参加班级组织的爬山、骑车等团日活动,也会经常和新室友一起聚餐、看电影。慢慢地,她感觉自己渐渐融入了新的班级。而邵同学谈到自己虽然没有更换宿舍,但跟原来的舍友之间因为专业不同而话题变少,因此自己有时会感觉到孤独。对此他说,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必过于强求,因为孤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也是提高自己最好的机会,真正厉害的人应该懂得利用孤独,战胜孤独。
其实,通往梦想的道路中总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困难需要我们去经历、去克服。就像选择是否转专业,转入哪个专业都是不容易的决定。就如曾雅萍同学所说:“每个或大或小的选择都有可能影响自己一生的方向和路线”。所以在做选择之前,我们一定要三思而行,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想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学会对自己负责。即使转了专业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松懈下来,而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转专业的几位同学用他们的实际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一马平川的路,也没有轻言放弃的可能,只能激流勇进,无畏前行。
(大学生记者团:吴萍 薛宁任婕)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