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转专业:站在“岔路口”


  眼下,各学院陆续收到学生的转专业申请,部分大一同学对未来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选择。每年此时,转专业就成了同学之间的热点话题。我校转专业总体情况怎么样,一些学生为什么要转专业,已转专业的同学现在情况如何,老师们对转专业有什么建议?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展开了采访与调查。
  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山东农业大学 《学生守则》规定,本科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结束后,可以提出转专业申请,本院内转专业不能挂科,跨学院转专业成绩须达到专业前30%,在校期间只允许转一次专业。
  我校是较早执行相对宽松转专业政策的高校之一,从2002年至今已有16年。“促进专业建设,改善生源质量,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制定转专业制度的初衷。事实证明,通过转专业,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增加,学习的热情也显著提高。教务处统计数字显示,2014、2015、2016三年的转专业人数分别为1293、1187和1031,会计、金融、园艺、水利水电等专业是主要接收者。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学生的目标专业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会计、金融等专业依然热度不减,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从今年开始,学校也适当放松了转农科专业同学的成绩要求,欲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学校的某些“热门”专业,因为转入的学生多,只能大班上课,老师们没有太多精力辅导转专业学生;有些“冷门专业”转出的学生多,未来发展受到了一些限制。
  满足学生兴趣与需求学生转专业的原因很多:填报志愿时未被心仪专业录取;自己对所录取的专业不感兴趣;专业相关课程难学,压力过大;性别在就业上受到某种程度的歧视;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等等。
  “大一时我学的是农机专业,虽然‘热门’,录取分数也不低,但我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不下去。”现就读于园艺学院的2014级女生马永红这样说。确定了转专业的想法后,她就开始物色目标。“咱们学校园艺专业实力强大,师资力量雄厚,大一开设的课程难度也低,转专业过去后补课也容易些。”话虽这么说,实际上,马永红在转专业之后,补学一年级课程依然费了很大功夫。在朋友参加课外活动时,在同学们外出游玩时,她都在补课或者做实验。从工科转去农科,跨学科大类转专业,在许多方面需要重新适应。
  “经历了转专业前的纠结和转专业后补课的 ‘折磨’,现在的我遇事更加冷静,做事更加认真,考虑问题更加成熟。现在考上了中国农科院的研究生,以后打算走学术科研的路子。”马永红很满意自己的选择,对未来的规划也很清晰。
  2016级的余骄洋从高中起就想学生物,高考填报志愿时也将生物专业排在首位,但未被录取,而是来到了我校的化学院,但他并没有立刻决定转专业,而是对两个专业做了进一步了解。第一学期结束后,出于对生物的执着热爱,最终他还是决定转专业,就主动联系生科院老师,还去实验室实习了半年。“转专业之前经常憧憬能学到心仪专业的日子,可是真转过来以后,兴奋劲儿很快就被补课的忙碌磨平了。”在谈到未来打算时,他说:“我打算扎扎实实学好专业课,并考出日语等级证书,为去日本留学做好准备。”
  2016级的朱玉洁大一时在信息学院,现就读于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她告诉记者:“高考报志愿选专业时不够理智,对专业也不是真的了解。后来渐渐觉得自己不具备成为一名‘码农’的潜质,还是喜欢学英语、用英语的感觉。”当问及转专业前后心态变化时,她笑着说:“开始时是转专业之后补课的烦躁感,现在是充实感和幸福感。属于累并快乐着吧!”朱玉洁为她能在这个年纪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同学、好伙伴而感到幸福。“转专业在大学生活甚至一生中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我觉得自己挺勇敢的,能够迈出这一步。这份难得的经历,让我学会坚强,也更懂得了珍惜。”
  有人说,选择大于努力;也有人说,干一行爱一行。记者发现,与高考填报志愿由家长、老师“代劳”不同,申请转专业的同学很少是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建议而转专业的,基本上都是因为热爱和兴趣。
  让兴趣与理性结合学校为同学们转专业制定的条件相对宽松,出发点当然是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但是,兴趣不是一切,兴趣也不是永远不变的。教务处李琳娜老师连年为转专业的同学办申请,也了解许多同学转专业后的真实情况,她的观点还是非常值得同学们借鉴的。
  李琳娜老师强烈建议同学们慎重作出转专业的抉择。一定要充分了解中意专业的培养方案,可以去各学院网站上看一下课程设置,在校学什么,将来做什么,也可以找学院教学秘书进行咨询。仅凭一腔热血和一时的兴趣是不行的。有些专业与学生想象的样子有差距,转过去了还是不满意,就很难学好。往年有转专业成功后发现还是原专业更适合自己的学生,学校只能按其意愿再转回,既浪费了学生自己的时间和学业,也给这个流程上所有的工作人员制造了小小的麻烦。
  李琳娜老师建议同学们转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是跟风,尽力做到兴趣、志向、就业喜好等因素的高度叠加,认真对待。转专业前后要有计划性。同学们转专业后面临的第一个大挑战就是补课,特别是跨大类转专业的同学。如果没有计划,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成绩很可能会下滑,甚至不能正常毕业。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所学专业,灵活选择课程,学校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学分制政策已经实施,按学科大类招生政策正在探索,相信农大的学生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