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到餐厅帮厨,体现到了师傅们的辛苦,更加懂得“光盘行动”的意义,珍惜美好生活。
你明白兼职的意义吗?在校园生活中,它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作为零收入群体,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相对单一,且缺乏社会经验。适度参与兼职工作,有助于大学生降低对父母的依赖,同时丰富社会阅历,是日后走向独立的一种历练。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供需关系的透明,兼职逐渐演变为大学生群体课余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使大学生能够更理性地认识兼职,笔者对形形色色的校园兼职展开调查,随机采访学生们的态度,探寻其间的得与失。
各色兼职 理性看待对于兼职,大学生们已有一定的认识,但什么才是校园兼职呢?
兼职是指在不脱离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的第二职业。而对于大学生群体,兼职则具有更多的校园特色。校园兼职占用的是学生的课余时间或是寒暑假,往往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它是针对学生特殊身份结成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招聘群聊和招聘网站长期针对大学生群体提供各类兼职,每到寒暑假更是人声鼎沸,令人眼花缭乱。雇主给出看似优厚的条件,令人难免心动。但这样的校园兼职甚至连签订协议的流程都没有,更无从谈及保险,其中存在诸多隐患与漏洞,雇主会在出现问题时撇清责任。此外,某些形式的校园兼职不过是顿“青春饭”,许多大学生看似成为了“产品代理”,倍感自豪,实则成为雇主打开校园市场的马前卒,对“产品”本身缺乏认识与考虑,甚至会给其他同学的财产、健康造成困扰。黄粱美梦过后,大学生并不能真正做到“经济独立”,校园兼职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2017年3月中旬,我校针对校内做兼职“送外卖”的学生展开了摸底统计,同时发起了“抵制来历不明的食物”的号召。学校表示,并不反对学生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勤工助学,但也希望相关参与者能看清其背后的风险,为保障广大学生的餐饮安全尽一份义务。据有关部门介绍,学校还将加大对此的管制力度。作为华电学子,我们有责任与学校保持一致,远离可能给同学带来潜在隐患的兼职。
在随机采访中,有36.9%的受访者表示参与过兼职工作,但其中43.5%的受访者的第一份兼职就是发传单。类似的兼职还有推广APP、企业问卷和驾校代理等,这些兼职工作仅仅是指派大学生简单地借助身份便利去做个“厚脸皮的廉价劳动力”,与所学专业无关,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长说:“发传单这类工作,除了耗时辛苦之外,也确实可以将脸皮练厚,但并不能真正像想象中的那样提高与人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据知情同学介绍,每发200张传单可以获得10元、拉一名学生下载“借贷宝”能获利10元、带一名学生到驾校报名能“抽水”50元……在这些校园兼职中,真正平均到每个小时仅有十五元左右的收入,但个别同学却满足于这样的校园兼职,每天醉心于为了收入百八十元,不惜翘课、挂科甚至是留级。
形形色色的校园兼职中,将宝贵的时间投入到缺乏技术含量的工作中,甚至冒着一定的风险,我们的收获却仅仅是不对等的报酬,这样的校园兼职真的值得吗?
有所不为 择善而行参与兼职,总是得失相伴的,但结局却不尽相同。
付出时间与精力的同时,如果能让自己有所选择地成长,这样的兼职大概才是课余生活的良好组成部分。这需要我们有所思考,对自身需求和兼职特点进行了解分析、权衡利弊,从而作出理性的选择,而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撞大运”。
对于大一新生,兼职做初高中生的家庭教师是一个值得青睐的选择。能够成为华电人,周边中小学学生的家长们对其学习能力是普遍认可的。只要用心去做中小学生的课外辅导,不难获得一份相对可观且稳定的收入,这是一个通过自身知识和脑力劳动来换取财富的过程,也会锻炼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电子系李同学说:“做家教,挺累的!我得骑车跨过半个市区才能到学生家里。刚开始,我也很忐忑,还有些迷茫,可一想到我能够帮助一些小孩子,就很有成就感。”
除此之外,销售、导购也是部分新生的选择。这类兼职在锻炼个人交流、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可以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参与者需要事事留心,主动思考,积极配合同事,高效销售商品的同时还要保持自己的原则。在海洋馆销售儿童玩具的林同学说:“在卖这些玩具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吸引小孩子的兴趣,但我绝不会把‘小海豚’塞进小孩子手中,利用孩子的天性胁迫家长,那样做是不道德的!我做兼职,挣零花钱绝不是根本目的,最重要的是用它丰富课余生活。”在暑期销售中,她用4000元收入证明了自己。
在华电,有一种兼职极具校园特色———校园助管,其工作主要是帮助学校老师处理一些小事、杂事,也能够在无形中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纽带。在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和图书馆等地方,总能看见助管们的身影。这种校园兼职是我校勤工助学项目下的一个重要产物,能够产生诸多积极影响———既服务于广大师生,又帮助了家庭困难的学子,同时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数理学院的高同学表示,通过做校纪检委的助管,他与老师有了更多的交流,在不耽误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和文字功力。
此外,还有一类兼职也是校园特有的,而且与我们每一位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就是工作在饭堂窗口后盛饭的兼职同学,他们年轻的面庞与大叔、大婶儿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兼职的主要特点是工作时间、地点相对固定且方便,非常适合于初期体验兼职的同学。电气学院的穆同学说道:“我每天早上跟小伙伴做兼职,其实是为了敦促自己早起,同时锻炼应变能力!”她格外自豪,因为她也成为了监督维护校园餐饮安全的一环。
明确初心,择善而行,坚守底线,才能在收获物质财富的同时锻炼自我,才对得起匆匆流逝的光阴。
面向社会 学以致用“把宝贵时间浪费在赚钱上,是本末倒置,除非能把兼职作为学习。”
而这正是我们要做到的!很多同学以为,兼职与学习相矛盾,其实不然。随着思想的逐渐开放,用人单位已不再仅仅重视大学生的一纸文凭,而更在乎“员工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招聘中,自然就包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考察。在这一方面,校园兼职可以帮助大学生群体及早接触社会工作,以“社会人”的角色去深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在另一方面,大学生还能够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弥补“纸上谈兵”的缺憾。
步入大学,固然不能简单地以所学专业代表未来的职业规划,但专业知识确实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敲门砖”。对此,计算机系韩同学深有体会,他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参与兼职活动,不过,他的兼职方向却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样。暑假前,他就开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某企业制作用于动态演示的小视频,受到企业的青睐。他说:“我从中学起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一直就喜欢玩视频,选专业的时候更是选择了计算机。花上十几个小时去做个视频,或许收入并不丰厚,但这是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赚取的,对于提升专业水平也有助益,我很有成就感,这应该就是我所理解的学习与课余的平衡点吧!”通过兼职,他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收获了一番珍贵的体验。同时,校园兼职也让他明白了“金钱来之不易”,作为学生要“取财有道”。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许多大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以“打磨”,逐渐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校园兼职相结合,想方设法地锻炼自己的一技之长。爱好摄影的刘同学和热衷插画的许同学会时常在朋友圈里“晒”一些小成就,前者为一个私人工作室做摄影,后者则以“友情价”为师生画插画。不起眼的兼职工作中,他们专注于自己热爱的工作并有所成长,额外的经历让他们能够在走向充满竞争的职场前掌握一门出众的技能,更有助于他们自信地面向未来。
参与兼职工作,要有清醒的认识,经济利益决不能成为校园兼职的唯一目的,校园兼职是在为今后打基础、长本事。我们应当抱有坚定的信念,以提高实践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为目的,而后,参与其中,有所收获。
兼职可能存在风险,但我们不应就此否定兼职。我们应当理性看待、慎重选择,不为一时之利而蒙蔽双眼。在需要的时候,选择适合的兼职工作,注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中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奥秘,将自己的专业与技艺学以致用、日益精进,争取早日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