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 《可可西里》 这部电影,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不知怎的,最近突然又想到了这部影片,想起了可可西里满天的繁星, 想起了无数缕光芒映出的那一片无垠的美丽, 想起了一大片被扒光皮的藏羚羊尸体……
上世纪 90 年代, 藏羚羊盗猎团伙十分猖獗,造成藏羚羊数量从几百万锐减至不足一万。当地人武装出了一支巡山队保护藏羚羊。他们不为名利, 不畏艰险。与巡山队员们对立的, 是盗猎团伙和剥皮子的人。盗猎团伙躲在暗处, 端着猎枪虎视眈眈。这些枪口对准的不仅是藏羚羊, 也是所有巡山队员。影片一开场, 巡山队员强巴就被盗猎团伙残忍地杀害了。如果说盗猎团伙是残忍的, 那些剥皮子的人, 却让我想不出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看着草原上那一大片一大片被扒光皮的藏羚羊尸体, 我的心情格外沉重。
在这片生命禁区,生存已经特别艰难, 人与人却还要继续较量。影片中,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人是马占林。他有点狡诈, 似乎也有点善良。马占林原本是一个老老实实的牧民,由于草场退化, 以放牧牛羊过活的马占林失去了生路。我忘不了他蜷缩着身子, 皱着眉毛说出的那句 “牛啊羊啊全都死的死了,卖的卖了,现在人也没有吃的了, 所以人也活不下去了” 。面对残酷的生活,马占林带着儿子走上了帮盗猎分子剥羊皮的道路。有一次, 巡山队在巡山途中抓到了马占林一行剥皮子的人。然而在缺少粮食和汽油的情况下, 巡山队为了追捕盗猎分子,不得不放了他们。
没有粮食, 没有交通工具, 马占林一行为了活命, 只能在风雪中徒步逃生。在可可西里, 人的命运就像指缝流出的细沙, 任凭你抓得再紧也难以掌控。影片中, 一个扒皮子的人因体力不支倒下,旁边的人并没有弯腰扶他, 而是拿起他的围巾系在了自己的颈上, 继续前行。这条求生的路上, 没有相互鼓励, 没有相互扶持,只有最原始的求生本能, 残忍而真实。
然而 他们 完全丧失良知了吗?被抓捕后, 他们看到巡山队的卡车陷在冰河中, 竟主动要求帮忙。巡山队员在追捕出逃的马占林父子时, 肺水肿发作, 曾当过大夫的马占林的儿子伸出了援手。影片最后, 马占林走出了可可西里并与盗猎团伙会合, 看到被盗猎团伙杀害的巡山队队长日泰, 马占林在尸体旁久久徘徊。在日泰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我总觉得在重重青山之后, 在悲伤的人们背后, 在遥远的某个狭小的屋子里,有马占林低垂的头。我相信, 此时的他心中也有着无尽的愧疚与惋惜。
在可可西里, 生命是无常的,人是渺小的,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微妙的。难能可贵的是, 影片摒弃了简单的道德判断。可可西里上演的故事, 让我们对人性的思考多了一分扪心自问。无论环境多么恶劣, 命途多舛, 我们都应守住行为底线, 找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并为之乘风破浪, 不舍不弃。也许, 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也许, 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在藏语中, “可可西里”意为“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 。这个名字太美, 以至于长久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时至今日, 我耳边仍会依稀响起影片中的背景音乐, 那么广阔, 那么悲凉, 那么庄重, 又那么圣洁。静默的可可西里、 辽远的草原、 连绵的山峰、飞扬的风沙、青色无垠的天空……它的美丽不言而喻。除了这些, 生活的美好与苦楚、 人性的光辉与残忍, 也都在这里上演。
(作者为社会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