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春来展书卷 悦读正当时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以及内容,在悄然发生着转变,一个全民阅读狂潮正在兴起。面对浩瀚书海,什么样的书算好书?大学生们该如何选择读书,怎样去读好书?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本报记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
精挑细选读好书
  “书海浩瀚,即使穷其一生,也无法读完这世上的书籍。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在调查大学生读书情况时,我校大二学生范海鹤说,“作为大学生,除了需要读一些与自己专业学科相关的书籍外,还应该读一些能丰富自身思维的书。”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思想深度,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什么样的书才能算是真正的好书呢?
  “有深度的、思想类的、社会科学类的书籍可以归之为好书之列。经典作品内涵丰富,像一个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图书馆副馆长周九常教授说,“有深度的书大多是作者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写成的书,这些高水平的文化作品,可以引发人的思考,书中的人物有时就是一个榜样,我们能够用别人的经验来拓宽自己生命的深度,从而起到引领阅读者的作用,实在是获益匪浅。”
  对于如何选书,同学们有自己的看法。
  “好书就是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书。学专业知识就要多读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图书。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好基础的专业知识,还要留心跟得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及时淘汰已经过时的书籍、文献,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物流学院大一学生赵婷婷说。
  “好书是对自己有营养的书。可以是古代经典名著、国外大家作品也可以是现代科学作品等等,如史书《资治通鉴》,古希腊著作《理想国》,茅盾文学奖作品《一句顶万句》等等,它们能滋养灵魂,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人们的精神食粮。”经贸学院大二学生马景昊说。
  “在高压的环境下,适当读通俗小说、杂志可以放松身心,使心情愉悦。但是我建议大家对这类书籍也要有选择的去阅读。远离有麻醉性的、腐蚀思想的黄赌毒,风行网络的玄幻、都市言情,反人类等不良书籍;选择有影响力的书,如现代著名小说作品《重返狼群》、《三体》,著名杂志《环球人物》、《三联周刊》,美国亚马逊畅销榜冠军的科幻小说《毛毛星球》等。”航空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叶亚辉说。
  “公认的大师著作,‘靠谱人’、专业人士的推荐的书,符合自己发展目标、自己喜爱的作者的著作以及他喜欢的著作。还有就是销售量高居前列的书,一般都是好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荆云波说。
  总之,获知一本好书渠道有很多。它可以来自外界,网页上,公众号上好书榜推荐的书,名家推荐的书,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名人推荐的书;也可以来自身边,图书馆里每周推荐的好书和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图书,老师、同学、家人推荐的好书等等。
好书不厌百回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读书也是如此。读书之前,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本书多久读完?是否需要读完?是精读还是泛读?需不需要辅读资料?这些都是需要提前思考问题。
  “一本书不一定都要读完。这关乎到你读的是什么书,为什么读书。最应当从书中获得的一是你最需要的、对你而言最有价值的东西。”荆云波说。
  “我们班同学在读书时很有目的性,学期初,我们会通过老师或者学长学姐了解整学期的学习目标,然后有方向的去选择专业参考资料,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疑问便会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以寻求解决方法,很少有人出现考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我校机电工程学院1506063班班长韩松伟说。也正是由于平时坚持阅读善于思考,这个班在我校2017年图书馆年借阅量排行榜高居榜首。
  浙江传媒学院做过“阅读过程是求质还是求量”的调查,结果显示:\34.43%的同学选择宁可少读也要有质,27.87%的同学选择了泛读,37.7%的同学选择了努力既求质又求量地进行阅读。可见,大学生也普遍认可读书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为了数量而不注重质量。
  经典书目需要反复阅读去体会其中的韵味。“有些经典简单却不平凡,背后都包含着纵横捭阖的精神情怀和高度,虽然历经了千古,但仍能引起我们的心灵共鸣,确实值得反复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大二学生王晓乐在谈到阅读经典时说。
知行合一巧读书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要具体化,注重实践,知行合一,便是将阅读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
  “好书更多的是要有价值,要更能够引发我们对其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关于这个问题,我校2017年图书馆阅读排行榜第一的班级里喜欢读书的郭楚月说。
  “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储备知识的过程。这个知识,不仅是自己专业方面的,更多的是人的思维和思想上的,一个好的思维模式会使我们在看待事情时思考的更加全面。同时,我们还会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当我们知道了我们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们便有了前进的动力,便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所措。”韩松伟在谈及读书时说。
  怎样合理地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就此问题,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找专业实习单位切身实践。部分学生表示,实践不只是简单的去实习,还可以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策划组织活动,全方面提升自己。
  “我平时喜欢看一些经典小说,有时间的话也会自己去写,在写的时候去思考大家的写作思路、写作风格,从中模仿学习收获了很多。”一年内阅读量已过百本的范海鹤说。
  “读书并不是孤立的,阅读是学习中的一个阶段。我们能够在阅读中拓展知识面,也能在阅读中增长见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读书多了我们的思维以及思想就会得到升华,并且会不经意间在生活中用到这些东西。”韩松伟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人的影响并不是暂时的、突然的,而是一个长久的累积与渗透的过程。“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也是我们要始终追随的目标。正值人间四月天,春和景明,暗香疏影,让我们一同展开书卷,“悦读”出自己的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