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任务持续推进,每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设,加上以前年度的结转资金逐步用完,以后基本只有用当年的财政收入来维持运转和发展,可用于建设发展的资金非常有限。各位代表,要推动学校快速发展,我们一定要直面挑战,敢于担当,转变作风,全力以赴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二、深入推进改革,明确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789战略行动计划”为统揽,实施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大力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发展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建设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十三五”事业发展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新乡学院“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年”。我们要抓住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升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认真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宣传工作,从实从严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积极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二)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3D打印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科合作办学等新增教学机构的建设,积极推进医学校区建设。二是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做好新获批的5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建设,增强专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召开协同育人创新联盟大会,加强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积极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和师范类专业建设改革工作,强化从基础到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的课程开发和教材共建工作,促进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统筹做好专业评估工作,积极开展专业认证建设工作,持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三是深入开展课程建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快“四个自信”数字体验馆设计;组织做好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落实工作,认真做好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及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做好第二届“课堂教学奖”评选和“名师工程”建设工作,启动100门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开展公共课教学改革,积极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四是注重过程性评价。紧扣“新教学大纲执行率”“板书率”“教案教具使用率”“随堂评价完成率”“课后学习指导率”“学生到课率”“学生带教材率”“记笔记率”“专心听讲率”“课堂互动率”“课后作业完成率”“考试作弊率”,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做好网络空间学习等教学平台建设工作,加快推进课程知识库体系建设,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评价氛围。五是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评选工作,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工程项目;加大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力度,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考核与评价体系,积极争创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着重培育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和“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六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按照每个专业至少建一个校内实训基地的要求,完成校内实训基地规划并加快建设,把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产业链微缩到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中,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形成实验实训平台共享机制。七是进一步完善按学科大类招生工作机制,将专业招生计划与学生报考率、报到率、转专业率、就业率紧密结合,持续做好大类招生工作;积极跟进河南省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围绕考生关注的焦点和专业期望,凝练特色和亮点,做好2018年招生宣传工作,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八是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创新创业就业水平。做好各类招聘会的组织宣传及毕业生就业调查工作,加强对优秀毕业生、卓越毕业生以及在新疆、西藏等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服务工作。
(三)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一是紧密对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建设,以3D打印检测平台为基础,积极探索建设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增强协同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发特聘教授的作用,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好团队、项目、服务对接,产出高水平成果;实施“创新学者”工程,培养领军人才;开展第一批科技创新团队考核,遴选组建第二批科技创新团队。三是统筹规划平台建设任务,不断完善各级各类科研平台的培育机制,以新乡市检验分析测试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和3D打印检测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大各类科研平台的培育和建设力度。四是培育高层次科研项目。加强高水平科学研究与创新,力争在国家基金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等高层次科研项目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提供支撑。五是加快硕士学位点建设工作。扎实做好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要求,成立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加快推进12个硕士学位培育点的建设工作。
(四)全面推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积极推进目标责任考核。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有效结合,完善绩效分配办法。二是开展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进一步修订完善职称评审与聘任机制,开展专业技术职务分类分级评价与聘任改革;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探索管理岗位职员制,开展“管理服务标兵”评选工作;进一步整合学校人员结构,加强对非在编人员的管理,开展分类分级评价工作,充分激发教职员工工作热情。三是积极推进“5433”人才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引进博士和团队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管理与考核,进一步扩大“双师双能型”教师比重,切实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四是加强教师职业发展。持续推进“千人次到企(行)业实践锻炼计划”;认真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引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等培训工作;认真落实新进教师教学准入制度。
(五)全面做好“创新引飞”育人工程
紧扣“创新引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程,积极做好学生管理和辅导工作,以思想教育为引领,帮助学生做好成才规划和学业规划,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进一步完善指导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中,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讲好家风故事,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积极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学习氛围。
(六)全面加快基础条件建设
一是完成图书馆大楼工程的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二次规划,科学整合资源,合理调整楼宇使用功能,有序开展各单位搬迁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实验实训大楼、学生第三餐厅及宿舍、图书馆广场等建设项目。三是进一步改善师生出行条件,完成东明大道人行地下通道建设任务,消除马路安全隐患。四是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保质保量做好文化路校区教学楼、D-11号楼宿舍改造、部分教学楼维修和防水改造工程。五是积极推进供暖管网、双回路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七)全面规范现代治理体系
深化依法治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提高公务用车管理效率。加强宪法和法制宣传和网络安全教育。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实验室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加强反恐防范工作,加大安防设施建设投入,认真做好火灾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推进内控体系建设,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促进学校的建设发展,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对2014年以来学校签订的各类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八)全面提升师生幸福感和满意度统筹协调,做好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建设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加快推进新乡学院附属中学建设与管理工作,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全面落实《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扎实开展精准扶贫专项活动。积极论证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工公寓建设项目。深入做好教职工健康体检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进一步提升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的质量,努力提升教职工福利待遇。
三、融入新时代,紧扣新需求,创造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改革只争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当前国家和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准确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机遇,坚定信心,谋划新的发展战略。
(一)新时代呼唤高质量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高等教育体制和格局形成并确立。从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历经了全面教育体制改革、高校调整与重点大学建设,以及大学扩招和一流大学建设相并行的多个阶段。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校通过合并展开了新一轮“院校调整”,部分院校的规模扩大。1995年,开始实行“211”建设工程。1998年启动建设“985工程”。2006年,启动了“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2010年,开始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2012年组织开展聚焦高水平成果的协同创新“2011计划”。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本科院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1243所,比1999年增加了567所,河南省有本科院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55所,其中1999年以来新升本高校数(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37所。全国高校在校本专科生人数从1999年的431万人增加到了2016年的2695万人,河南省高校的在校生人数也从1999年的18.55万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200.47万人。全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9年的10.5%增加到了2017年的42.7%,河南省也从1999年7.5%增加到了2017年的41.78%,《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到2020年毛入学率达50%,这就标志着我国和我省的高等教育很快就要进入普及阶段,这是对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升本院校的一个严峻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了新境界,明确了新要求,框定了新内容,做出了新部署,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劲的动力和资源。
2.高校承载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办好中国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面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高校是思想建设的主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努力建成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必须严把办学方向,保证党的领导全面发挥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全员、全过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