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一路成长- -访1 4级青年农场主试验班王志伟





  他笑容灿烂,充满青春气息,记者与他初次相见,就热情地向记者分享着自己的故事,那种自然的亲切感让人倍感温暖。他叫王志伟,来自14级青年农场主试验班,已经成功保研本校就读硕士研究生。
  在求知中丰富2014年,初入大学校园的王志伟和很多新生一样,对大学充满着好奇与期待。除正常学习,他在班级担任班长,一方面要尽快是适应大学生活,还要应对班级和学院各项工作,为提升着自己的综合能力,他还尽可能参加校园内各种素质拓展活动,"那时,什么活动都想参加,恨不得成为超人。"当其他同学都规划好未来方向时,他还在各种忙碌中,几乎忘却上大学的初衷。
  大一假期,他开始思考未来。热爱交流、乐于交友的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到了很多的学长学姐,这些学长给了他不少建议,特别是学校“青年农场主试验班”
  的学长学姐,向他介绍了青农班这个特殊的团体。特别是了解到试验班培养目标定位是 “现代农业的实践者、粮食生产的贡献者、新农村的建设者、基层组织的巩固者、农业走出去的促进者”。这让他怦然心动,“这不就是我当初报考农大的初衷吗?”他听从学长们的建议,并为能进入实验班努力着。他说,大二,不再是什么活动都参加,而是有选择,“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专业学习上”。2016年,农场主班在全校进行选拔,王志伟凭借优秀的成绩和优良的综合素质,顺利通过考核,成为青农班的一员。“得知结果,心里非常高兴”。
  进入新班级,认识新同学,开阔了新视野。王志伟更加认识到:山外有山,人上有人。为此,他广泛涉猎不同门类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开阔眼界,2017年暑假,当身边许多同学忙于参加各种考研补习班时,王志伟得知有个到北京一个研究所实习的名额,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去研究所实习。在那里,“见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深厚的导师和来自不同高校专业成绩突出的的同学”,这让他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并决心尽快努力缩小差距。一个假期,他几乎无暇欣赏北京美景,体味首都深厚文化。埋头研究所,尽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在志愿服务中成长不管是在原来的班级还是在青农班的同学眼中,王志伟都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热心公益。用王志伟自己的话就是:想要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精彩。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献血。"在路上看到献血车,我都会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又该献血了。"在王志伟心中,献血好像已经成了生活中的日常。
  在校园,王志伟也经常会出现在各种爱心公益活动中。2016年的圣诞节,班级策划了一个给校园环卫工人和全体宿管阿姨"送温暖"活动,从活动的策划到海报的设计,再到礼品的包装及发放,他都是主力军,从早上八点忙到了晚上十点。“尽管年轻,但身体还是疲乏至极”。虽然身体疲惫,“但充实又快乐”。
  2016年暑假,他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蜀山区学生干部暑假挂职锻炼”。他被分到 “市容创建”组工作。平时总听市民抱怨市容创建中城管执法人员的做法,真正参与其中,才知道这工作"做起来远没有想得那么简单",炎炎夏日,他们冒着高温,在马路上清理各种乱停乱放的自行车,清理气味难闻的垃圾箱。但最让王志伟印象深刻的是社区墙面小广告的清理。他们每天拿着铲子,甚至数米高的木棍去清理社区街道里各种位置"刁钻"的小广告。这一个月,当不少同学们在家享受舒适的假日时,他和创建人员一起早出晚归,尽管辛苦,但还是坚持。
  为选择不后悔“本科毕业后去西部支教,然后进行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想要出国深造。”这是王志伟为自己设计了"五年计划"。本科即将毕业的他将成为"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前往贵州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王志伟身边的很多人都觉得他明明可以保研到更好的学校,却为了到西部支教选择留校读研,非常可惜。对此,王志伟却有自己的想法。“人生本来就是不断选择的结果。不是不遗憾没有去更好的学校深造,但是与去西部支教相比,那一点遗憾算不了什么。我选择过更有意义的生活。”面对质疑,他选择听从内心的召唤,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
  即将毕业的王志伟告诉记者,曾经的经历都会成为人生征途中的一个个记号,会变成现在可以向他人娓娓道来的独家记忆。每个大学生未来的旅途都很长,为此,在校期间要用于在求知路上跋涉,要学会在挫折中成长,那样,将来某天回望过去的路,却会发现,一路柳暗花明、风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