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正因为我们意识到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我们更谦虚、更努力、更团结。”团队队长王伟娜说。此一时沉潜,彼一时勃发,正是心无杂念沉潜科研,让“正铸芳华”团队一鸣惊人。
2017年 8月 14日至 16日,首届“东方仿真·欧倍尔”杯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举行。由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4级本科生王伟娜、江重阳、李亚飞和两名指导老师张婕、李亦帆组成的“正铸芳华”团队,突破层层考验,最终力拔头筹,荣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本次化工实验大赛全国总决赛为期两天,分为化工原理理论、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化工原理实验等三个环节。在化工原理实验环节中团队抽到了精馏实验,即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板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通过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精馏实验首先要把混合物升温,这个过程需要时刻注意塔釜压力的变化,通过调节塔底热负荷以维持精馏塔的稳定。队员们按照既往经验调节热负荷,但调节幅度过大,导致降液管内的液体迅速上升。“实验中热量与质量相互制约的过程很容易出问题,由于比赛时的实验装置非常灵敏,很难控制,差点发生液泛现象,如果液泛持续那整个实验就失败了。”李亚飞说。江重阳发现实验出现异常后立即提醒王伟娜:“塔釜压力大了,保持稳定。”紧张的气氛激发出队员的默契与沉稳,三人迅速冷静下来,经过适当调节使热负荷恢复正常,最终在规定的四个小时内圆满完成了比赛。
沉着应对比赛中的突发状况,与赛前的充分备战密不可分。暑假期间,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中泡了一个多月。队员们每天研习教材,并根据备赛进度进行阶段性练习,不敢有丝毫懈怠。备赛期间,团队成员李亚飞还在进行全国大学生化学竞赛的准备,“两边倒”的生活给他造成了很大压力。于是,王伟娜、江重阳主动把仿真实验中实验步骤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分享给他,帮助他规避陷阱,把握得分点。
无论是日常练习还是紧张的比赛,团队成员一向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应该对团队负责,因此每一个实验都会认真准备。”江重阳说。在训练时,团队成员熟悉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认真钻研实验中每一个难点,尤其注意把握实验中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因素,这些都保证了团队在面对决赛突发状况时能够快速应对。最终,团队克服了基础知识不牢固、默契程度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前往天津参加决赛的路上,他们也没有放下书本。“我们始终是怀着敬畏之心在做准备的。”李亚飞说。
在“正铸芳华”团队里,师生团结为一个整体,共同应对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备赛和比赛期间,团队指导老师时刻陪伴在学生身边,讲解难题,传授经验,并照顾团队成员的生活。“上午的比赛开始很早,老师为了让我们多睡一会儿,就一大早出去把早饭买回来带到宾馆,这样的老师到哪里找!”王伟娜说。
在两位老师心中,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对他们的教学也是一种很大的鼓舞。张婕老师说:“我们也有信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本科专业人才,为学校争光,为国家化工领域作出更大贡献。”带队老师李亦帆为团队命名为“正铸芳华”,团队学生也不负“芳华”之名,如今王伟娜、江重阳、李亚飞已分别被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