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知心的朋友懂你的导师

——记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辅导员王兵





  他不期待自己所有的叮咛嘱咐都变成学生耳边的谆谆教导,但他坚信付出真心地呵护能使涉世未深的孩子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事辅导员工作13年来,王兵相信爱岗敬业是基本,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认可是满足,他的目标和工作就是成为同学们知心的朋友,能够在他们人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并“变身”为导师。
  做优秀的人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十三余年的风雨坚持,从刚留校时与学生之间的兄弟情谊,到如今的亦师亦友;从河北省优秀毕业生到如今入选河北省骨干辅导员人才库;从当初的年少轻狂到现在的成熟稳重,王兵变化了许多,成长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也付出了许多。
  王兵特别喜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年轻就是要吃苦奋斗的。学生时期的他每学期都要拿奖学金;学习之余,他还担任班级的团支书。大四那年,他在校做了兼职辅导员,而毕业之后,优秀的王兵自然而然选择了留校工作。
  2004年,王兵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建工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从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辅导员生涯。从学生到辅导员的角色转变需要时间学习,作为一名辅导员,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努力提升和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王兵主持项目获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1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二等奖1项,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
  在河北省第四届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王兵老师是唯一一个在班情熟知环节中获得满分100分的人,同时摘得情景案例环节的桂冠。本次他总共获得了三个单项奖,这在本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是独一无二的。面对取得的成绩,王老师说:“是学校在河北省的地位,是学校学团工作的深厚积淀,是学校学工人集体智慧和努力,使得我们能够自信从容地享受比赛。”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只是一个缩影,这优异的成绩是他是十三年来工作的侧影,是他作为一名辅导员能力的集中体现。
  不论是在学生时期还是在担任辅导员工作时期,王兵都热衷于读书,以书为友。他读的书多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在他看来,学无止境,书中写满了艰辛,记满了沧桑,爱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作为一名优秀辅导员,王兵对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视的,他对与工作有关的基本政策、文件以及学生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了如指掌,在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也有
所涉猎。
  闲暇时光,除了读书以外,他也会参加一些专业的社会服务,比如河北省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一些实际工程的结构设计,服务过程中王兵老师加深了对建筑行业的理解和认识,这对他的辅导员工作也大有裨益,他能够在就业指导及实践创新等方面给学生更中肯可行的建议。王兵老师有一个小习惯,每一天都会写日志,生活的每一步都有自己的计划,每一天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对于人生,或许就该如此。
  带出好学生就要致力于学风建设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无疑是最重要的事情。“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作为辅导员,王兵深知,好的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近年来,在学院党委和党委学工部的指导下,王兵和他的同事们一直致力于学院学风的调查研究,努力采取措施促进学风建设。通过科学有效的问卷调查,掌握了各年级各专业的学风基础现状;对调研数据进行纵横向的分析比较,找出学风的变化趋势和问题症结所在;积极开展优良学风星级班级创建评选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班级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组织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院的学风建设初见成效。
  王兵注重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他发挥专业优势,连续六年组织学生近2000人次深入农村、服务基层,参与河北省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既服务了社会,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实践成果提炼作品三年两获“挑战杯”全国二等奖,累进创新铜奖,创我校本科生最好成绩;社会实践工作在全国实践育人现场会做典型交流,获省级表彰30余项。优异成绩的背后是王兵老师与同学们辛勤的汗水,艰辛的付出。
  王兵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经常会通过座谈会、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帮助。硕士43班的商忠河说:“王老师在学术方面,尤其是结构方面非常厉害,在这个方面不会的,他可以直接给你建议。他在建工学院呆的时间长了,对老师们的研究方向也比较了解,他经常会直接告诉我们,某某方向不会的可以咨询一下某某老师,他怕我们不好意思,所以每次都提前帮我们联系好。”王老师总是这样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也深受感动。提起王老师,同学们都由衷地说:“王老师对学生的好真是没得说。”
  对于硕士研究生群体而言,读博士与找工作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王老师总是会很贴心地了解同学们的工作签约情况,甚至有的时候会直接给同学们推荐适合他们的工作。硕士研究生张金飞说:“每次和王老师见面,他都会询问我课题的进展,我在找工作与读博士两难抉择时,王老师给了我非常重要的建议。”在学生迷茫时,他会倾尽全力,帮助同学们做出人生中重要的选择,他是学子们人生的导师。
  做好辅导员做把学生放进心里的辅导员王兵作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他不仅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学生,更是以朋友及学长的身份来贴近同学们的生活。王兵面带微笑地回忆道:“还记得2007年新生入学军训,那天正好赶上教师节,我带的八个班学生在第一体育场为我献花,一齐祝我‘教师节快乐’,那个场面让我既震撼又感动,至今都历历在目。”从新生入学到军训,短短几天的时间,这位温暖的老师便“俘获”了同学们的心,这与王兵的辛勤付出自然是分不开的。王兵说:“接新生时,给自己的任务就是一个礼拜认识所有学生。”
  硕士42班班长何小军说:“王老师经常会通过班委了解同学们的家庭情况,我们交学费时有个别同学由于家庭条件等原因而不能按时缴纳,王老师知道后会先替这些同学垫付。”王兵在各个方面关心着他的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因此,他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在同学们眼中,王老师是他们的哥哥,是他们的亲人,他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需要,用爱心开启了同学们心灵的窗户。
  “感人心者,莫乎先情”,王兵对学生真心关爱,全心付出。他经常深入教室、宿舍与同学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张华(化名)说:“我上研二时,王老师开始带我们,有一次刚下完雪,天很冷,晚上10点左右,王老师来宿舍看我们,我正好在楼道遇见他,王老师的腿有些小毛病,天冷了他的关节就会疼,我劝说王老师腿疼就别上楼了,有事的话我叫班长下来,但是他坚持忍痛上楼,他说上去看看大家心里踏实。”王老师本着“凡事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在辅导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最大限度地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2010年12月28日,秦皇岛市昌黎县发生了3.2级地震,半夜12点左右,震感比较明显,王兵刚躺下,感觉到地震后,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学生。电话联系学生后,得知他们都已经迅速转移到宿舍楼下的空地,王兵立即起床赶到学校,在宿舍楼下和同学们在一起,并通过社会实践认识的秦皇岛市地震局副局长了解地震局监测到的地震情况,帮助同学们克服恐慌。
  王兵不仅仅在学习中和生活上对同学们认真负责,在私下里,他也很关心同学们的情绪和个人问题。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主要生活环境是校园,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同时他们又处于社会迅猛发展的一个时期,这时的社会充满着变革与竞争,所以他们心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4级力学研究生程顺在刚入学时普通话讲得并不是很好,他因此有些不自信,在了解到这种情况之后,王兵就对程顺一再鼓励,终于使他摆脱了这一大困扰。一两句鼓励的话语在王兵看起来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对程顺自信心的增强却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却需要辅导员深入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动态掌握和关心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四两拨千斤地解决问题。
  为了对同学们的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王兵老师私下经常约学生们交流,询问他们的个人状况,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担心的各种问题。他对学生们的关怀和了解拉近了他与学生们的距离,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兵哥”。15级力学博士刘泽良说道:“兵哥在工作中认真严谨、条例清晰,办起事来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在生活中,其实就是一个老大哥。”“阳光灿烂风雨后,笑看苗圃花正开”,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如果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人生走过十几年,能有什么可以炫耀呢?唯有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他最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