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人师者,一身淑静娴雅的古典气质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紧跟前沿治学的新锐态度激发着学生们的为学热情,倾心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同时又兼收并蓄,善于在教学中融合中西教育理念,使两者相得益彰。在身边的师生们看来,这就是姜丽静老师极具感染魅力的人格风采与教学特色。在姜丽静老师自己看来,教书育人马虎不得,自己只不过是在努力做一个称职的老师。课堂上不照本宣科,教学中不因循守旧,姜丽静老师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为幼儿教育课堂带来了别样的色彩。
让幼儿教育植根“中国文化土壤”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作为幼儿教育更应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启蒙教育。但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却没有那么容易。难认的生字、难懂的典故、迥异的历史条件都成为同学们读懂古典文学的“拦路虎”。姜丽静老师从现代语境中找灵感,把优秀传统文化带入现代社会,用现代的例子讲古人的故事。在她的讲述中,幼儿教育理论更“接地气”了。
在讲解 《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时候,姜丽静老师不从枯燥的理论入手,却先讲起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追日……梳理故事情节、挖掘阐发,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巨大艺术魅力,也领悟到了故事传递的中华民族奋斗精神。当“90后”学生们听到这些故事和人名时,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开头先声夺人还不够,课堂中间还有结尾,都要精心设计。”姜丽静说,为讲好一节课,她通常会忙活三四个晚上备课。在她看来,高度熟悉授课内容,制作漂亮的课件,灵活运用授课技巧,注重仪态仪表,一个也不能少。姜老师的课程分为礼仪、诗文、国艺、习性、记忆,融合了国学的中文、历史、哲学、艺术、民俗等知识。讲授中将传统文化教育所强调的 “重德行”“从做人开始”“成人才能成才”等核心理念和现代教育所注重的知识传授、智能发展的教学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少同学在听完她的课后直呼“过瘾”。
姜老师讲课还有一大诀窍就是在课堂的最后“留个尾巴”,对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设置一个悬念,故意吊学生的胃口,让他们有所期待。
燃起一把想像力之火
不问前路艰辛,只为春风化雨。“我是研究教育的,所以更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做个称职的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形态,一直是姜丽静老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她不断为之创新的方向。她申请并通过了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 “高校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在长达三年的研修过程中,她不仅体验到了中西课堂教学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又再次引发了她对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思考。为了改变学生上课记笔记、课下背笔记的旧式学习形态,回国后,姜老师决心要通过更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将自己所学所见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去。
“只有学会反思,学会自主学习,学生们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姜老师讲课从来不拘泥于课本,她讲课时会把教育学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方法、研究进展等穿插进来。她解释说:“教育学研究每年都有新进展,教学时要加入新内容,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墨守陈规不行,教书育人的事马虎不得。”她同时注意引领学生回到教育思想赖以产生的历史现场,从宏大的社会和历史境遇,到微观的个人生活史,在娓娓道来中展现思想家独特的治学之路。课堂上,她会拿出有关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质疑,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形成自由讨论,再从逻辑上进行推理。
“我希望学生们不要被束缚,而是能跳出有限的课堂去发现外边世界的美。”姜老师还提倡学生互相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评价,以锻炼同学们的推理能力。即使有错误,姜老师并不只是单纯的指正,她会在提问中引导学生一点点自己去修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传承师道教学相长
“课上得好,人长得美……”在学校的微博中,不少同学把姜丽静老师封为 “女神”,可是不少同学对她还是“又爱又怕”。平时温柔的姜老师在对待学生作业、论文的时候绝对是“严师”。
对于这一点,15级的朱文文同学颇有发言权,“毕业论文,我都不知道前前后后改了多少遍,连一个句子、一个词,姜老师都不会放过。刚开始我的论文题目用了‘当代’一词,姜老师认为论文阐释的内容应当属于‘现代’的范畴。仅一字之差,她帮我重新翻阅了历史、哲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典籍进行求证,确保其精准。”
在对硕士生的培养上,姜丽静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与科研结合,以严谨的学术训练锻造学生的学术修养,培养学生知识的规范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她还根据每个学生的所学专长与自身特点,帮助他们探寻适合的学术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竭尽全力为学生铺路。
“要么不做,做就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好!”姜丽静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教导她的学生的。在繁忙的教学中,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荣获十四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等。
面对荣誉,姜丽静说:“我珍视荣誉,但从不会为了荣誉而工作。”在她看来,自己取得的成就大多要归功于教育学院的优良传统和严谨学术氛围。刚参加工作时,老教师经常耳提面命,传授她教学经验。每每和她聊天时,谈的话题都是教学和读书,并且经常帮她拔高教学内容的深度。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给予姜丽静深深的启发。她谦虚地说:“我的工作成长应当归功于教育学院这个教师群体,我十分感谢帮助过我的师友们,是他们把我引领上教学之路的。”老人带新人,一代接一代,“大学就是以如此简单有力的方式传授知识”。
在曲园的三尺讲台上,姜丽静老师尽情演绎自己的人生,在教学中体会快乐,在读书中修身养性,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教会学生做人。有人问她最喜欢干的事是什么?她笑着回答:“我最喜欢做的,就是‘读书,教书’。把我读书的所思所想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何乐而不为呢!”也许,这就是所谓的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