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党政工作要点(摘要)


  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着力提升管党治党和办学治校能力,加快推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长春理工大学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抓好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系列学习和专题研讨,加强以院(系)为单位、以教师党支部为单元的集体学习。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究。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打造省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传播平台。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
  ▲深入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开展主题鲜明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提升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充分发挥“新时代传习所”的育人作用,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推动“吉林省高校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担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压紧压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主动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夯实纪委监督责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办法,巩固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成果。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严格抓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的落实。
  ★着力强化日常监督。加大党委督促检查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强化纪委专责监督,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力度,强化干部梯队建设和年轻干部培养。深入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干部培训常态化、长效化。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五创五强”工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工程”“党员先锋工程”,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
  ★加强统战群团工作。实施“同心·提升工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机制。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召开学校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离退休教职工文化活动。
  ★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扶贫工作要求,积极推进九十三村脱贫摘帽。进一步调整完善学校党委制定的扶贫工作方案,配齐配强扶贫工作队,建立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大力弘扬办学成就和特色
■加大60周年校庆宣传和展示力度。围绕庆祝建校60周年,在中央及省级媒体发表反映学校改革发展成就的新闻报道,加大对学校历史底蕴和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挖掘,加强校内文化景点景观设计。
  ■办好6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开展“迎接60周年校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做好校庆60周年国际文化节系列活动。组织“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国防科工局与地方政府共建院校联席会”等,举办高质量的校庆文艺汇演,出版《长春理工大学校史(1958-2018)》,完成学校展览馆建设。
  ■加强与校友的密切联系。及时向校友宣传60周年校庆工作,邀请优秀校友参加60周年校庆活动。推进地区校友组织建设,动员校友和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发展。
加快推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落实各项战略规划
加快综合改革步伐。统筹实施“学校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总体方案”“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和“教育教学改革方案”,重点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扩大学院人、财、物管理权限的改革事项。制定实施《长春理工大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加快实施校园建设规划。完成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实施校园综合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新建学生公寓项目。完善校舍功能定位。
深入实施依法治校战略。成立学校董事会,修订《党委常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持续推进学校内部控制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落实专业大类招生、培养工作,结合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修订新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长春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管理办法》,实施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制定《教师发展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设立青年教师发展专项资金。修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启动优秀教学成果的遴选培育,力争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力争校外实习基地增扩至150个。加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扩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办好第四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活动,遴选、建设3-5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建成1-2个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实践与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严格落实新教师试讲考核及认证,制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意见,制定《长春理工大学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完成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自评。
◆提升招生就业水平。拓展“优秀生源基地”建设,推进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探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体制改革。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及课程专题化建设,推动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毕业生、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
◆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完善资助制度体系,探索适合学校的资助工作精准化建设路径。加强全国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子系统、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填报,确保精准认定资助,开展好特色资助项目。
◆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推广心理讲堂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心理测评,加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和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以大光电学科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强学科内涵建设
●优化学科体系结构。召开学科建设暨大光电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深入推进大光电学科体系建设。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制定光学工程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细化建设目标和内容,持续推进以光为主线、主干学科相互贯通的学科群建设。
  ●提升重点学科实力。深入实施理工类学科实力提升“123”工程和人文社科类学科实力提升“234”工程。做好吉林省“十三五”高水平学科申报工作和国防特色学科规划论证申报工作。
  ●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做好新增学位点建设,确保教育部新增点专项评估顺利通过。认真梳理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和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制定建设发展措施,为大光电学科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依据。
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科学研究质量。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以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其他高层次重点重大项目15项以上,实现科研经费到款2亿元。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15项,力争获得国家级奖1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20-30项,获专利授权100项以上。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600篇以上,CSSCI检索论文30篇,组织学术报告100场以上。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充分发挥军工科研优势,准确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向,拓宽与各军事基地、军工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合作渠道,增加专项项目2-3个。进一步加强与兵器工业、航天科技科工、中科院所的合作,做好与地方企业、研究所的横向科技合作。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力争校办产业销售额达3000万元,成果转移转化项目达20项,合同经费达1500万元。实现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企业新增就业机会100个,销售额达5000万元,申请国家和地方项目2项。
深入实施“兴光人才”工程,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召开第二届“青年学者论坛暨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组织参加海外人才招聘计划。完成定编、定岗、定职责工作。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制定《长春理工大学教师岗位聘任工作指导意见》 《长春理工大学基于KPI评价的绩效津贴核拨办法》 《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实施办法》。建立青年教师成长电子档案库,设立青年教师发展专项资金。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积极开拓海外教育市场,与国外名校建立教师海外培训基地。办好“樱花计划”“光学之旅”等品牌交流活动和海峡两岸论坛、3M-NANO国际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办好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进博士生和硕士生人才培养项目;推进“中法工程师学院”“中俄光机学院”“中美理工学院”等项目进展。充分发挥“111”基地在国际高端科研领域、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多种渠道聘请国外一流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与开展科研合作。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学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开发网上服务大厅系统,建设实体服务大厅,以“一站式”服务形式集中相关部门业务。制定“智慧校园”建设三年规划,做好数据中心的基础网络维护和改造。规范校园交通秩序,投放使用车牌识别系统。推进网上(手机)审批经费,建立物资采购和差旅采购平台。推进材料采购电子化平台建设,加大对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监控管理,完成学校基础实验实训中心验收决算并交付使用。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完成东区新建学生公寓工程,适时启动西区机电实训楼等项目立项工作。
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健全校内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研究制定校内岗位津贴调整方案,提高教职工津贴待遇。完成地上采暖系统、东西区浴池、路灯、停车场等改造建设项目;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和生活设施,提升教职工食堂质量,做好教职工健康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