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全国“两会”上的安农声音


  编者语:3月3日-3月20,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代表、委员们的声音通过各种媒体接连传出。安徽农业大学的"两 会"代表,同时也是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也发出了安农声音,他们建言献策,表达了安农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拳拳关切之心。本报摘编了我校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夏涛和马传喜两位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的精彩言论,以飨读者。
  农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作为来自农业高校的委员,不约而同把关注点落在“三农”。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认为:要从产业和人才两个层面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他认为,要加大产业融合力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涉及到我们一产,更要把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注入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的动能,把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到我们农村发展中去,同时呢,发展农业以外的多功能,现在发展比较旺盛的像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休闲产业,就更加拓展了发展空间,农民致富的门路就渠道更加多了。”
  他提出,要持续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我们现在农村的一些干部,回乡的一些大学生、退伍军人,包括在外创业有些回流到农村中去,把我们基层组织的队伍要建全。其次,还要符合现在农业发展的需要,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使我们产业有一个可靠的队伍支撑。还要动员一些科研人员,一些管理人员,通过各种的政策吸引我们一些智力、技术、资本各种要素,都能够从我们过去的单向城市流动现在回流到乡村去,实现我们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个最终的目标。”同时还提出,应加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应强化对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认识,健全农业科技投入机制,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条件保障,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他还建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来平衡生态保护与生态受益之间利益,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寄托着安徽人民的美好期待,承载着江淮儿女的生命依归。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都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守住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线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生命线。”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先表示:“全国两会是我们国家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们要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更要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不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
  他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最重要的是留住人。而留住人,则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落后的环境。”他认为,“我们的乡村有很美好的生态条件,但是生活条件也要好,产业发展的条件也要非常好。过去我们可能对产业的关注度太高了,而没有注意到乡村发展的其他方面,比如文化的、生活的以及治理的方面。不综合地、系统地考虑农村问题的话,我想,乡村振兴战略是做不好的。”因此,他建议,要下大力气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水资源。 要支持鼓励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研究设计出村级适用的自来水供应及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同时,加大乡村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坚决防止乱倒生活垃圾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并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关于农村产业发展,马传喜认为,要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属性。山区及城市周边可重点发展多功能休闲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建立农户连接大市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经营效益。
  一项项建议,无不凝聚了两位委员的心血与气力,这些都是他们深入基层、在广泛搜集、精心提炼后形成。这些建议将对安徽农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发挥较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