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传承民俗 还君明珠


  泱泱大国,天圆地方;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中,民俗是传统文化的桂冠上不可或缺的一颗明珠,即便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烟尘和风沙,它依然璀璨夺目,光洁如新。
  民俗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在各个地域中形成、扩散、演变。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更能增加民族凝聚力。
  曾记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春节;曾记否,“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江啼晓莺”,这是端午;曾记否,“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这是清明。民俗虽然千差万别,却是包罗万象;不仅历史悠久,更是历久弥新。
  可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世界,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正逐渐被人们遗忘。在光怪陆离的外来文化映衬之下,民俗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如明珠蒙尘,失去了其独有的灿烂声色。
  当今,民俗之爝火已经传递到我们青年一代的手中,传承民俗,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传承民俗应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曾几何时,民俗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但是有些习俗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只能黯然走下历史舞台。今天,我们必须为民俗文化加入时代注解,增添新的内涵,使之适应时代潮流、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同。
  传承民俗也应注重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谓扬弃就是扬优弃劣。对优秀的传统民俗,要全力弘扬,而对一些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观念的旧习俗,我们也应理性看待。比如缠足、留长辫子,无需评判,这些民俗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中。但是同样的,很多优秀的传统习俗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筚路蓝缕,风雨兼程;薪火相传,玉汝于成。传承民俗,是我们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拂去明珠表面的尘埃,它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绚烂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