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杜道光:不停转动的小马达


  咖啡厅里的音乐和灯光交融在一起,温暖的氛围,让人暂时忘却了屋外零下的温度。杜道光轻轻地推门而入,摆了摆手,“这么多人呢,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俊朗的眉宇间带着英气。乐观的细心小逗比成功竞选为班长是杜道光大学生涯里完成的第一个小目标,从大一时的高票通过,到带领班级连续三年获得山东理工大学优秀团支部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应化1402班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杜道光尽自己所能,照顾着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用自己幽默搞笑却又充满温情的言行感染着性格内向的同学,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应化1402这个大家庭。除此之外,帮助同学们联系指导老师进实验室、替经济困难的同学寻找勤工助学岗位等等大事小事,他都替同学们操着心。“就是希望同学们都能有一个完整美好的大学生活,不要浪费了这段宝贵的时光。”所以只要同学们需要帮忙,杜道光就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像是家长一样,你得给同学们开路。开会时,重要的问题我会反复强调,他们都说我啰嗦,但会后他们都清楚地明白安排的事项。”他眉头一挑,语气略带自豪。
  “我好事坏事基本上都不往心里记,所以每天都乐呵呵的。”如果让杜道光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性格,那定然是一个“逗”字。他的幽默风趣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这好像也是他的力量源泉,总能让他在对自己每一次的自我剖析中获得一些蜕变。他笑呵呵地说:“平时,我会带着班里的同学一起逗。”同学们都会笑称他为杜胖子,尽管他并不胖,但他似乎也习惯了这个爱称。同学们也都使劲夸他:“道光确实很厉害。”这些鼓励温暖了这个“大家长”的心。
  在校期间,杜道光一直保持着早起主动打扫宿舍卫生的习惯,有时候实在太忙来不及亲自打扫,他也会叮嘱好舍友们。他还和舍友们一起装饰宿舍,蓝色的壁纸铺满了整个宿舍,宿舍照片墙、海报、图纸等各种各样的装饰让人眼前一亮,天花板上还悬挂、张贴着这几个大男孩手工制作的小星星。
  生活不如诗,自己却可以营造出如星空般的诗意。当杜道光抬头看向宿舍的天花板时,一种“少年徒手摘星辰”的豪迈感会涌上心头。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宿舍三年的卫生成绩均满分,也是当年学校唯一一个被推选参加全国“百炼之星”活动的宿舍。
  “你在默默付出的时候,别人总会看到,总会记得。”他如此说。
  强迫症患者的多面生活杜道光的大学生活是多面的。校学生会常委、院学生第三党支部组织委员、班长、辅导员助理、院学生会副主席等等身份下的事务和职责让他的每一天都被塞得满满当当。选择并非没有代价,多面人生下是负重的工作。对于杜道光而言,通宵达旦地整理材料是常事。各种工作和竞赛,哪怕在备战考研期间,由于职责所在,他仍没有搁置下,忙得连轴转却依然咬牙坚持。这份忙中不乱得益于他极强的规划能力。
  他对待工作具有恰到好处的强迫症,对细节要求完美,不允许自己出错。刚担任辅导员助理时,杜道光就对老师说:“有事找道光,随叫随到。”“这是我对老师的承诺”,他的眼神里带着笃定。这也使他成为了老师们眼中“极致”“刻苦”“负责”的优秀学生干部,并且获得了“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人在当下,无法预知未来。但付出的每一个点滴都会在未来串连成线,给予人们跨越山头的勇气。杜道光回顾已经度过的大学生活时说:“很多时候你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为这件事努力,但你走到最后会发现,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回应。”他感谢曾经的自己在面临疑虑和困惑时选择了“战”。比如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即使学习时间较短、软件知识较弱,他还是与队员齐心协力,有计划地建立模型,熬了三天三夜后完成了论文的书写,最终获得了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这是我校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的最好成绩,他们的队伍也是唯一一个被省赛委员会推荐国家一等奖的队伍。之后杜道光又取得了第五届数学中国数学建模国际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并且获得了学校“2016年学生科技创新标兵”称号。
  “我只是一步步地往前走,不断地向优秀的人看齐,将榜样的闪光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努力做到最好。”掷地有声的话语,勾勒出他行在路上时最坚定的模样。那些牵挂的人与事大学四年,杜道光和淄川区太河镇西余粮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连续三年暑假参与前往西余粮村支教的社会实践项目,并多次被评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他说:“渐渐地,西余粮已经成为了我的故乡,割舍不下。”
  极具亲和力的他,在支教的二十几天里和村里的老人小孩们培养了深厚的感情。村里人经常给他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再回去看看。去年暑假,杜道光结束已经持续五个月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后就立即来到了西余粮村,连家都没回。当时,考研复习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因为我想回去看看那些我教过书的孩子们,教过广场舞的大妈们和我挂念的点点滴滴。”说到广场舞,杜道光哈哈大笑了起来。今年暑假从西余粮村回来以后,他邀请一名西余粮村的小朋友来到我们山理工,领着他参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看一下淄博这座城市里富有人文情怀的角落。“尽管我能做的不多,但我想尽我所能,多带着他们看看更大的世界。”支教时,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像是我的亲人。”说起这段回忆,杜道光的眼睛里像是藏了颗春日太阳。
  “一个略带强迫症的细心小逗比,总在不断地查摆剖析、学习优秀、建立目标的小马达。”杜道光这样评价自己。如今,他已推免至东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未来依旧有很多豪情要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