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我们已成习惯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至今已55周年。55年过去,今天的长理人仍在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树立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在长理,“学雷锋”不限于每年的三月。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论是学校、学院,还是班级、社团都在大力宣传倡导雷锋精神;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践行雷锋精神,使学习雷锋成为一种习惯。
春天学雷锋三月,春意盎然。今年,我校集中开展了“六个一”学雷锋系列活动,即:学习一种精神、分享一些回忆、争做一次雷锋、发掘一位榜样、开展一项活动、举办一场讨论活动等。新的学期刚刚开始,我校的“学雷锋”系列活动就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为这个春天增添几分靓丽的色彩。
不少学院把“学雷锋”活动与学院特色相契合,和学生专业挂钩:计通学院“IT义务维修队”成员利用开学前最后一个周末,到青年汇小区,开展“电脑故障义务诊断维修”活动;艺术学院的103名同学在植树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利用身边的废纸、废快递盒、废木头等,“种出”一棵棵创意树,希望大家能爱护环境;文法学院依托学院刚成立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训基地,举办和参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水利学院开展了刚子河保洁和云影湖畔清洁活动,呼吁大家保护水资源;电气学院走入幼儿园,为小朋友们讲解电气知识……其它学院也不甘落后,开展了系列“学雷锋”活动,汽机学院志愿者在行五宿舍区开展公益打扫、植物园樱花节志愿者活动等;能动学院在工科一号楼开展文化垃圾清理活动、雨花区福利院志愿服务活动;经管学院慰问探访阳光儿童活动中心的智力障碍儿童……学校志愿者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开展得同样有声有色。爱心中转站与雨滴儿成长乐园合作,他们开设的常态化课堂“四点半课堂”,于雷锋日在长沙雨花区同升街道“开课”;长理志愿者协会新发起了“爱的收音机”志愿活动,收集本校学生四六级过后废置的收音机,并以此作为礼物送给贫困山区儿童及孤寡老人……四季志愿行长理人“学雷锋”并不限于春天,一年四季,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从未停止。多年来,学校长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广大青年积极投入到社会文明新风尚建设中,使“学雷锋”成为一种常态化,把它落到实处。
学习雷锋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交通学院周骞老师身患重病仍坚持上课,平时经常资助学生,是讲台上的“拼命三郎”;土木学院付果老师,多年来牺牲假期,用比赛为学生铺就梦想之路;数学学院王跃恒老师全心全意服务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行录制在线课程,帮助解决贫困生的学费困难;体育学院潘红玲老师“帮星星的孩子”走出孤独……这些拥有崇高师德的老师,为我们树起了标杆,引导我们向善向上。
见贤思齐,长理学子传承老师们身上的温暖力量。爱心中转站自2005年5月28日成立以来,播撒下无数爱心的种子,共募集到上百万余元爱心善款,中转爱心衣物、学习生活用品超过40万余件;城南学院道德银行是湖南省第一所高校道德银行,其下的10000余名储户取出的是爱心,存入的是道德;每年我校青年学子都积极参与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义务服务;物电学院学生常年坚持给农民工子女上科学课;“文化摆渡者”汉语文化国际推广志愿服务团队,让中国文化之花盛开在“一带一路”……雷锋精神的新时代魅力我校的“学雷锋”活动让同学们领会到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魅力,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IT维修队”队长马国正同学解决了青年汇业主杨平川先生的问题后,婉谢了杨先生的礼物。自“IT维修队”成立三年来,马同学已不是第一次听到类似的感谢,“心里暖暖的,能用专业知识帮助到他人,为社会更好服务,这很贴心,很长理。”
文法学院许文静同学为“爱的收音机”活动点赞:“四六级过了后,收音机基本上都空置了。将收音机捐献给山区,不仅实现资源再利用,还可以奉献爱心,何乐而不为。”
“四点半课堂”志愿者李雅菲同学说:“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这种学雷锋类似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小朋友们更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仰,从身边做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从平常小事,琐事做起,奉献爱心,得到更多的是积蓄向善的力量,这也是雷锋精神的延续。”城南学院道德银行业务部部长徐丽雪同学如是道。
我校的“学雷锋”活动不仅让广大师生体验到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魅力,还受到群众们的好评。
青年汇业主杨先生送“IT维修队”马国平同学出门时,紧紧握住马同学的手说:“小伙子可真是能干,谢谢啊。”
“四点半课堂”活动中,小朋友们听完雷锋的故事后,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分享他们对《厉害了,我的国》《红海行动》的观后感,他们表示,自己也要向雷锋学习,天天向上,报效祖国。(学生记者 程欣鑫 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