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流水线上的寒假


  大型半自动化机器在耳边轰鸣,脏兮兮的工作服,沾满油污且早已无法辨认本色的工作手套。是的,你没看错,身为祖国娇艳欲滴的花朵,我在流水线上度过了一个漫长而又有意义的寒假。
  工厂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日夜两班倒换,时薪12元。对于一个简历上学历只能写上本科在读的大学生,想计划在寒假买上种草已久的索尼A6000,多种组合选项比较后,工厂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寒假期间适逢好友生日,我躲在工厂的厕所里面电话送祝福。他惊异于我在工厂里干活:“你怎么能做这么有失身份的事情呢,好歹你也是堂堂石河子大学的大学生啊!”我这位好友在高中时顽劣至极,寻衅挑事更是一把“好手”,早早就辍学了。对于大学生,他总有一种叶公好龙的矛盾情节在其中。他羡慕大学生的同时,自己又不爱学习。对于他说的那句话,我肯定“堂堂石河子大学”这几个字,而“有失身份”这几个字我是绝对受不起的,“他”视甚高啊!在流水线上度过寒假的确很辛苦,高强度的体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的耐力和身体素质。说我自作自受也好,目光短浅也罢。与在石河子这边兼职时薪相比,工厂时薪已经在可接受范围了。回想当年初入象牙塔,兼职工作的低廉回报给了多少同学迎头一击!就像我们高中所相信的那套“上了大学就解放了”的谬论一样,我们都做过“在大几时就通过课外兼职经济独立”的白日梦,多么天真!所以,这个寒假我感觉还是很充实,我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相机。
  寒假过后,我就像做梦一般地坐上返校火车,宛如甘肃会宁会师般与舍友和死党在寝室会和。我们激动地握着手,她那粗糙的手,握上去就知道是一双劳动后的手。我们聊起寒假,我取笑她刷了一个月的盘子,她戏谑我是流水线上出来的人。她那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感与腔调使得“流水线”这个词成了舍友们嘲笑我的一个“梗”。化学课堂上,老师讲到改卷是“流水作业”时,我们都低笑不止。私以为职业平等观更多的是一种大多数人的态度,就是在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中,我们对那些常年工作在这些岗位上的工人有了同理心和认同感,并且对于将来的就业,我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规划。
  整个寒假,我圆满完成了我的计划,皆大欢喜。唯独我爸有点遗憾。他拿着我即将扔掉的工作服感叹着太可惜了,转头又撺掇我,说道:“要不,你暑假接着去那儿干活接着穿?”我的内心是拒绝的,毕竟我是“堂堂石河子大学”的大学生,还是有更高的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