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
你的生活习惯健康吗?
爱默生说:“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习惯的好坏,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模样,还影响了人生的厚度和深度。
时下,年青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反映当前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令人担忧。
“你的饮食习惯卫生吗”
大学食堂的饭菜虽然不及大饭店可口,但用餐便宜、卫生,而且伙食多样,几乎是学生们的共识。“每次新学期开始,尤其是秋季新生入学的时侯,来食堂人就餐特别多,每天准备的饭菜都能卖完。”后勤管理处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可“学期还没过半,来食堂吃饭的人数就直线下降。,在食堂吃饭的人就越来越少,来吃饭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在欣苑食堂工作的张阿姨说。同样在欣苑食堂工作的李大叔也说“尤其是学期末,不少同学到十来点中才陆续地来买早餐,下午一两点才来吃中餐。”经常剩下不少饭菜,卖不掉,就只能倒掉,造成很大浪费。
这些从食堂消失的同学成了学校周边饭店及网络外卖的主要顾客。校园也成为周边餐饮店外卖的重要消费市场。某外卖平台负责安农大片区送餐的李先生就说:“自己一个人每天都会接十几趟单,多则二十以上,安农大学生使用外卖是比较频繁的。”
确实,定外卖有时可以帮助自己避免校园就餐的高峰,遇到工作或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可以更加高效和便利的进行就餐,而且,外卖软件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而且有专员配送,更省时省力。
在外卖消费群体中也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生活作息极其不规律,每天一觉睡到第二天十二点左右。这样的作息时间使同学们错过了早餐,醒来的时间或接近或错过午餐时间,这时,外卖就成为了不二并且最佳的选择。表面上,外卖似乎完善了这样一类同学的生活习惯,但实际上,却无形中助长了同学们的这一不良生活习惯。
诚然,这种生活方式带来了不少便利,但由于目前外卖市场不够规范,显示在各种平台终端中的菜色虽然让人垂涎欲滴,但是背后的卫生状况却无人可知。从食物的材料到制作,再到最后的包装以及派送,这其中隐藏着的对大学生健康问题的巨大忧患往往被同学们忽视。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小吃街和校园附近的餐饮店中。小吃街的营业时间主要在下午五点左右到晚上十一点,甚至更晚,极其容易养成学生吃饭时间不规律且爱吃夜宵的习惯。小吃街的食物虽然味道好,但是难以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而且卫生状况难以保障。餐饮店也是一样。
越来越多的就餐方式必然会为大家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但是在进行就餐时,有良好的饮食意识以及自我约束力会更好的调节自我的生活。而外卖、小吃街和餐饮店应成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的工具而非自我缺失的弥补物品。身为大学生,在进行就餐时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也是培养自身良好自觉的生活习惯,注重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
另据调查,在大学校园,还有不少同学日常饮食欠科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睡得晚,早晨起的迟,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如果课间实在熬不住,就随便买些饼干、方便面之类的零食充饥,还有的同学索性取消了早饭,养成了常年不吃早饭的不良习惯;还有的男生酗酒、暴饮暴食,有些女大学生追求外表美,少吃或不吃达到瘦身苗条,或是不吃或少吃,违反了正常的饮食规律,久而久之,导致很多同学患胃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该有什么样的消费观由于大学生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关系状况相对特殊,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根据调查,大学生消费支出大部分在1000~1500元之间,1000元以下及1500元以下占比很小。大学生在生活费支出这方面存在的差距并不明显,但普遍存在超额现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蚂蚁花呗等借款软件的兴起,大学生超额消费情况越来越普遍。
超过一半的同学偶尔超额,经常超额的人群占19.33%,从不超额的人群占26.89%,大学生消费支出虽然存在透支的现象,但很好地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大部分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而随着电子科技的普及,网上购物的趋势越来越不能阻挡。网上购物与实体店购物的人数比例接近4:1。大学生购物时更加注重便捷性及可选择性,所以网上购物更受欢迎。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更加注重商品的可靠性及性价比,会选择实体店购物。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是网络购物的基础所在。
根据反馈情况,大学生在日常饮食和聚餐方面消费占据了较大比例,恩格尔系数很大。另外,由于社交观念增强,娱乐消费和恋爱消费逐渐增加,外出聚餐和同学间相互吃请比较频繁。
陈明(化名)来自安徽南部的一个小镇,家里条件一般,每个月父母会给1500元的生活费。大一时,每个月消费800块钱,还能有余额。自从谈了恋爱,平时跟女友吃饭,给女友买零食、生日礼物和纪念日礼物都成了一笔不小的支出。如今的他每个月父母给的生活费不但没有结余,经常是捉襟见肘,有时不得不找父母要一些额外的费用。对此,他坦言:“虽然我很乐意给她买东西,但是大量的支出的确是不容逃避的问题。”
大学生的恋情虽然给双方都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但是“脱单致贫”也成为当下还没有独立生活来源的大学生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人情消费成为目前大学生主要消费支出之一。高晶(化名)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女生,去年冬天快放假时,她拿到了1000元奖学金。但是,请学生会同学吃饭,花了近300元;恰好赶上自己生日,又花了近200元,再加上一些其他日常消费,短短两周,奖学金就剩下不到200元了。她说:“我也觉得这样不好,但别人都是这样,就你不请有点说不过去。眼睁睁看着自己游学计划这样被吃掉,很无奈。”
党委宣传部的一位老师道:“大学生群体和社会人相比具有特殊性,比如渴望经济独立而经济上对家庭具有依赖性,渴望人格独立而身心有待成熟。所以,如果大学生人情消费过度,会变成一种严重的经济负担,入不敷出,销蚀青春朝气和斗志。因此,大学生绝对避免人情消费不现实,但是一定要将之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学会理财亦是大学的一门自修课。真正的朋友不是酒桌上吃出来的。注重修身养性才能获取更多的朋友和尊重。”
还有少数同学,娱乐休闲消费无节制,经常光顾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及各种直播平台,无节制地沉迷网络游戏,甚至有同学不吃不喝也要购买游戏装备,打赏主播,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合理的消费习惯往往能让大学生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拥有精彩的经历。15级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的张乐喜欢水彩,也喜欢读书,偶尔购买一些书籍进行阅读。她说:“用自己喜欢的东西装点自己悠闲的时间,就是最开心的事情。”她每个月还会存一部分钱,以备急用。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迟姓同学也喜欢进行储蓄:“每个月会固定留下一部分资金,等到攒够了就出去旅行一次。”旅行带给他很多不一样的经验和感悟,是他无法割舍的一种生活习惯。
大学生消费缺少自主判断力,这不仅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就会走近消费的误区。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
“你怎么还不睡?”
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熬夜已是一种生活常态。每天的深夜和凌晨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宿舍的灯熄了,但是电脑或手机的屏幕还是亮着的。这样的情景使不少同学的作息变得很不规律。据调查,35.11%的同学认为自己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较差,超过半数的同学偶尔感到做事精力不足。其中,45.2%的大学生的作息形式为“晚睡早起”———晚上难以入睡,早上又不得不早起。但同时,调查还显示,48.23%受调查的同学全天实际睡眠约为6-7小时,12.41%大于7小时;但75.53%的同学认为自己最近的学习效率一般,59.93%感到近一个月有因睡眠质量不好而导致记忆力轻微下降。
根据调查,近半同学睡眠时间并不短,可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状况?进一步调查了解,才发现70%以上都选择了在白天甚至上课的时候补充睡眠。
熬夜学习的大三、大四年级较为普遍,他们认为,夜晚更安静,更有利于学习,但正是白天睡眠环境的不理想,导致部分同学休息得不到保障,长期如此,就造成睡眠障碍。学习效率下降,也就比较好理解。
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多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缺乏自控力而沉溺其中,徘徊其中。据我们调查认为科技产品和娱乐方式多的样化加重了同学熬夜状况的占了80%以上,只有不到2成的同学认为没有加重。
不少大学生喜欢在夜晚沉浸于刺激的网络游戏,有的痴迷于精彩的电子小说,或眼花缭乱视频网站。熬夜,已然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而白天或在课堂补觉,或逃课睡觉。
作息不规律,长期如此,引起恶性循环,学业和健康均得不到保障,不仅影响平时的课业学习,有同学就患了失眠,甚至患神经衰弱症。
“室友天天都熬夜,导致我每天也睡得很迟。”16级经济管理学院的王同学的抱怨道,“一天的学习和工作已经很累人了,回寝室就想好好休息,但我在有声响或有光亮的地方总不得眠,室友却经常在半夜看影视剧……”王同学苦恼地说,“黑眼圈”和“痘痘”的出现还是其次,晚睡、少睡对自己那段时间情绪状态的影响却更为“要命”。像王同学这样被动熬夜而导致休息不好,在各高校不是少数。所以调查中,不少同学建议应当坚持抵制;‘非正当性熬夜’,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或打破相关限制,实行按生活习惯自主选择住宿同伴。
在目前状况下,17级茶学专业的迟姓同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自制力不够的同学需要努力克制自己,而倘若睡眠环境糟糕,就需要学会适应环境。灯光太亮,可以买个眼罩;室友打游戏太闹腾,可以买副耳塞。曾康同学则建议:“多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尽量保持心情愉快。而喜欢熬夜的同学,则应该不要影响他人,尽量早点睡!一个好的睡眠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才会有一个好的生活节奏。”
众所周知,青年大学生精力充沛,又处求知和良好习惯的定性期,生活习惯不管是良好的还是不良的,如若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使之成为一种规律性的定型而存在,因此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为将来进入社会大有作为打下重要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学校也应重视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积极引导,做到教育、管理与服务并重,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