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从巴彦浩特到额济纳旗,从居延海北到腾格里南,浩瀚的黄沙在风力的吹动下咆哮着死亡的气息,这便是阿拉善。但是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王锁民教授办公室的墙上,一副独特照片的主角是一种植物,它们大部分根系已裸露地表,但却仍顽强地生长着,枝叶亦甚繁茂。这个植物名







  为师德者,树人明心思求知对于当前全球信息化、我国现代化大发展时代潮流下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紧迫性,王老师有着深刻的感受,在谈及对待教学的态度、教学理念等相关问题时,他说:“草业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专业,也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不仅培养学习者具备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培养具有草地保护与利用、草业生产规划与经营、草业可持续发展意识、草业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网络正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着眼点集中于如何启发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得、过滤、分析、运用甚至去创新知识,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来自草科院2015级草业科学班的王健斌同学回想起自己在大二下学期上王老师的植物生理学课程时的情景:“王老师严格要求我们做好课堂笔记,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时候还会检查笔记;课堂上他往往会针对一些关于草业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点和概念的不定时提问,不一定要求说出准确答案、但必须得用心思考去发表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见解;他还会经常和我们分享讨论一些专业方面的最新研究与国际新闻动态,并推荐一些前沿学术的网站让我们参考学习,使我们对植物生理知识、草业科学荒漠化治理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在分析问题时更熟练地用草业科学的方法去处理;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印象深刻,总是循循善诱地引导着大家不断跟着他的思想走,最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全部知识点,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为师德者,亦师亦友情由衷在谈到教学过程中最深有感触的事情时,王老师沉思了片刻:“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校时曾经被严格要求过的学生,毕业后反倒能和老师保持良好和持久的师生关系。我觉得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不足之处家长一定不能漠视不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负起责任。我小学班主任武老师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若没有他当年对我的严加管教,我连大学都上不了,就更不会当大学老师了。”
  “王老师对我来说真可谓亦师亦友”,这是王老师团队青年教师马清博士谈到王老师时由衷的评价。马博士告诉记者:“十年前王老师在指导我做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我就被深深的感动:他身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竟是那样的上心、那样的一丝不苟,从实验设计到最后的论文写作,都是亲自监督和指导。王老师这种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使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他的硕士研究生,并继续在他的指导获得了博士学位,最后又义无反顾地留校任教。”
  正是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马博士在荒漠植物霸王抗逆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先后在《ThePlantJournal》、《TreePhysiology》和《PlantandSoi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其博士学位论文也被评为“2015年甘肃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为师德者,心血倾注新人才“师德标兵”的称号纸面上看只是寥寥数字,但是能够真正让学生实在地学到知识,在人生发
展道路上成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栋梁之才,这条教学之路需要教师倾注大量心血。而王老师在教学中也力求创新,顺应时代潮流,让学生在课堂和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青年学子。
  “针对大学阶段学生还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我们加强了学习的过程化和能力的考核,结合课程学习内容布置前沿写作,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论文;让相同或类似选题的同学组成团队,共同商议并准备主题讲座的课件、推选主讲人在课堂上进行演讲,任课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点评并提问讨论。前沿写作和主题讲座的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一半,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灌输转变为主动地去求知。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多读、多写、多思和多实践去系统地掌握知识,从而克服只记忆碎片化知识的积弊,真正做到知识积累的融会贯通,为培养草业科学的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王老师声情并茂情的说道。
  “王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严格要求,从开题报告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都认真指导,有些实验还会亲自示范。特别是在修改论文时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标点符号的错误。但同时,他又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积极鼓励我们开展创新性研究,在生活上更是竭尽所能给予最大的关心与帮助。”王老师的学生马清博士说。
  瀚海耕耘,引得春风度玉关“虽然离他上次给我们上课的时间已经过去半年了,但他给我们上课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他对教学和科研都十分投入,培养的学生很多已经成为了博导或硕导。他在植物的逆境生理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荒漠草原上的旱生植物霸王研究的很深、很透彻。”王健斌在谈到他内心深深尊敬的王老师时深情地说。
  “王老师严厉的背后是他高度的责任感,尽管给我们留的作业很多,但他每次都会认真批改,上课前会将上次作业成绩靠前的名单和最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以此来激励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当然,不得不说的还有他的‘王式英语’,他当年学生时代学的外语是俄语,英语是后来工作中需要,才慢慢自学的。想想这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他经常告诫我们英语是目前的‘ScienceLanguage’、要求大家一定要用心学好英语;只要有外国专家到访,他总是想办法把他们请过来给我们授课,此时他也会像普通学生一样,坐在角落里认真听讲和做笔记,这种谦卑的精神总能让我们肃然起敬,给予我们巨大的学习动力。王老师立德树人,我为王老师获此殊荣感到高兴!”
  同是来自草科院2015级的娄可可同学也提到了她心中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总是处处为学生着想的王老师。“开始感觉他对学生很严格,甚至有些严厉,但后来也挺心疼他。有时候觉得他就像家长一般的存在,为了学生、学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他会发自内心的开心,一下子变得意气风发、好像亲眼看到了我们美好的未来……”
  “师德标兵”的称号读起来很简单,但这背后是老师们倾注心血、辛勤付出的伟大身影。在年复一年的岁月中,他们用心血、真诚、努力撰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