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巾帼女生奋勇争先 飞扬青春不让须眉———记省先进班集体我校教师教育学院2014级学前教育本科3班学生记者 陈杨


  在我校,有这样一个由30名女生组成的优秀班级:大一时,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红旗班级”和“书香特色班集体”;大二时,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红旗班级标兵”;大三时,被评为校“活力团支部”和“2016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它就是我校教师教育学院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3班。大学三年来,这30名女生奋勇争先,巾帼不让须眉,用奋斗谱写青春交响曲,奏响人生最美的华章。
  班风自主自律“我们是公主班,但没有公主病,脏活累活大家抢着干,班级就像是一个函数,每个同学就像是一个自变量,在这个大家庭中,经过女生们的团结协作,变换成更加多彩的函数。”谈及班级,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3班班长王少惠自豪地说。作为教师教育学院的学子,该班30名女生秉承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院训,形成了崇德、勤学、敬业、强能、集体荣誉感强的良好班风。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委就像火车头一样,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每个学年初,新任班干部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成立以班主任、班长为总负责人,其他班委和同学为成员的班风建设领导小组,尽力搞好班风建设。在建设班风的过程中,凡是要求同学们做到的,班委首先带头做到;凡是要求同学们遵守的,班委首先带头遵守。通过率先垂范,班委不但成为同学们的带头人和班主任的好帮手,还起到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作用。在班委会和团支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女生的共同努力,该班成为学校里为数不多的 “三连冠”先进班集体。
  良好的班风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常性的教育和训练,不可一日松懈。大一时,班长王少惠和副班长张莹就组织全体女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让她们明白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女大学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此,她们解释道:“规则制度的保障是形成优良班风的基础,校规校纪都是对合格人才思想品质、个人素质最基本的要求。”在每周进行量化成绩统计之后,都会及时召开班会,耐心为卫生成绩较差的宿舍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就这样,全体女生自觉遵守规则,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学习、生活中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心时事政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该班蔚然成风。当得知学校宿舍紧张时,她们更是主动把条件较好的宿舍让给新生,自己则搬到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大宿舍里住。从入学至今,全体女生奋发进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从来没有片刻懈怠。现在,该班已有13名同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学风勤奋严谨“该班虽然全部是女生,却个个积极向上,尊敬师长,相互帮助,班里学习氛围浓郁,得到了我院领导、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提起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3班,辅导员刘鑫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优良的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该班重视学习风气的形成,经常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让女生们在实践中改变自己的言行,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周围的人。学习委员赵振美担当起老师和同学之间的 “联络员”,主动向老师反映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在学风建设中,充分体现出了女生的细心。如尔雅通识课考试时,赵振美会一遍又一遍地在班级聊天群里提醒有关考试注意事项。如果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女生们并不会束手就擒,而是自发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在蒙特梭利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前,同学们经常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并模拟面试场景。“一名同学模拟进行面试,其他同学充当评委,充当评委的同学会对面试者提出问题,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女生们纷纷表示。不仅如此,该班还成立了读书交流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还利用晚自习时间分享各自的读书心得。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她们的学识素养,拓宽了知识面。
  全班女生刻苦勤奋学习,锤炼过硬的专业本领,夯实前进的路基,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了自己的“辉煌”。先后有9人获得“蒙台梭利国际幼师证”、8人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1人获得公共营养师证书;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1人获社会奖学金、6人获校级一等奖学金、18人获校级二等奖学金、6人获校单项奖学金。
  活动练就“女汉子”
  该班女生深知要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要活得有意义,就必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于是,在学习之余,她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提升自我,使自己全面发展。
  对于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3班来说,班级集体活动不是一项任务,更像是一件用心完成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还有同学之间的友谊以及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活动多彩多样,如果硬要说起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让她们难忘的不是观看了哪部纪录片或者是开了哪个主题班会,而是暑期 “三下乡”实践活动。暑假期间,全班女生深入农村,利用专业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巧妙地将该院特色活动“手工小课堂”带到留守儿童身边。教会孩子们动手动脑,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该班每月还会组织“大手牵小手”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社区,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送给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连接课堂和社会的桥梁作用,锻炼了同学们把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但是,能力提升的背后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有一年暑假,天气闷热又潮湿,该班进行暑期实践的地方是一个偏远的小村落,虽然早已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但是亲眼看到村子里的环境时她们还是大吃了一惊。原来,她们被安排的住处是一间没有通电、窗户也没有纱窗,十分简陋的老旧房子。为了不被蚊子“吃掉”,她们本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原则,不但用报纸,塑料薄膜等材料自制了“纱窗”,还在村民们的帮助下为这间屋子通上了电,一切好像都已经准备就绪了,但是最大的问题———吃饭却还没有解决。村里没有食堂,也没有小饭馆,吃喝都需要自己动手。她们分工合作,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部分。村民们也给她们送来很多蔬菜,还帮忙修好了漏雨的房子。当时只道是寻常,那段时光却成了现在她们时常回忆起的日子。“这些活动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女汉子’,也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谈及此,女生们笑着说道。与此同时,她们还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每项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张娜娜在第六届海峡两岸“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中获得“优秀辩手”荣誉称号;在校“宿舍style”活动中,她们发挥女生的优势,用巧手扮靓宿舍,打造温馨的“家”,30名同学全部获奖;在第十二届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中,“新体验 筑梦想 促成长”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活动荣获校级一等奖。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3班全体女生在梦想的引领下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远方。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们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