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践行核心价值观 传递青春正能量———记2017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我校学子段崇群本报记者 周新颜 学生记者 周舟


  2年多的时间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6项、校级奖项若干……这些荣誉只是我校机电工程学院201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2班学生段崇群取得的诸多成绩中的一小部分,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2017年 “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遴选寻访活动中,他从全国千万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殊荣。学习名列前茅、科研成绩斐然、社会实践卓有成效,众多光环的背后,他是如何做到的?
  学习:自觉主动很关键专业成绩连续2年居于同专业同年级前列,多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前不久还被评为校“十佳大学生”。他是同学眼中的“学霸”,可也当过“学渣”。
  “我刚进入大学时学习主动性不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第一次考试只考了60多分。”看着这个可怜的分数,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想方设法提高。他找到了这门课学得特别好的同学张连伟,请求帮忙补课。张连伟先是觉得不可思议,然后很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他们约定好每天晚上拿出半个小时来补习这门课程。每次补课,他都会早早赶到补习地点,提前巩固需要补习的内容。“张连伟除了给我现场指导以外,还给我布置练习作业,经过一周多时间的补习,我有了很大进步。”谈及那段补课经历,他如是说。通过这次经历,他明白了学习一定要自觉主动,并逐渐完成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后来的学习中,他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每次上课,他都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走,特别是老师讲的一些重点难点以及延伸的内容,他都会认真地记下来。课后还经常追着老师请教问题,有时能占用老师1个多小时。期中考试结束以后,很多同学都松了一口气,他却主动找老师分析《机械设计》等课程的试卷,之后自己又把错题重新做了一遍,直到完全弄懂才罢休。就在去上海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前一天,他还照常到自习室里学习。平时一起学习的同学惊讶地问他:“明早就要去参加比赛了,你怎么不好好休息一下?”段崇群回答说:“外出比赛肯定要耽误学习,所以要抓紧时间自学。”忙碌并没有让他放松过自己的学习,反而使他更加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参加的活动多了,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就少了,必须抓住一分一秒来学习。”对此,段崇群解释说。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实现了从“学渣”到学霸的完美逆袭。
  科创:脚踏实地很重要在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展览室里,一个三米长、一米宽、一米高,外表有点像农用车的“大家伙”,这是段崇群和他的团队耗时2年打造出来的 “地膜清理秸秆还田一体机”。别看它其貌不扬,却集三种功能于一体,前端为秸秆切割和传送粉碎部分,中间底部为地膜清理部分,尾部是秸秆还田部分。凭借它,段崇群和他的团队先后摘得了第十五届 “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地膜清理秸秆还田一体机解决了秸秆粉碎及地膜清理问题,丰富了秸秆处理设备的功能,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一步实现了节能环保,绿色作业。”该机器因创新和实用等诸多优点得到了省赛和国赛评委的一致认可和赞赏。
  “地膜清理秸秆还田一体机”惊艳亮相的背后是艰辛的研发过程。为了能将秸秆粉碎、还田、地膜清理的三种功能组合在一起,段崇群团队参考了现代单功能花生、小麦、玉米等各种类型的联合收割机和秸秆粉碎机器,决定使用强度更大的材料制作单一功能的机器,使其体积变小,而功能更强,然后再组合在一起。想法是美好的,可是过程是艰难的。修改了七八次后才设计出比较满意的草图,在制作产品的三维模型时,软件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设计不合理,不得不推倒重来。经过反复论证修改,初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结构图。然而,将想法变成实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购买少量元器件外,其余零件都得自己动手制作,不得不练就了车钳铣刨焊等十八般武艺。更何况,创新从来就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时可能需要尝试无数次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地膜清理秸秆还田一体机”的制作自然也不例外。“这是一个错误—修正—再试—再改的过程,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采取新的措施来获得满意的结果。”谈及制作过程,段崇群如是说。如在设计地膜清理机构时,对于钉齿滚筒与筛板的配合精度估计不足,只做了三个精度等级,在制作时才发现最初的设计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便改进为五个精度等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真正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也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中国尽一份力。”这就是支撑他克服所有困难的动力。
  除此之外,大一就加入到机电产品创新实验室团队的他,怀揣着对科技创新的热爱与好奇,参与了多项创新研究,先后荣获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一等奖、十一届中国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东方红”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有人杯”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物联网创造力大赛(iSTAR2017)一等奖、山东大学生科技创新省级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和省级三等奖等,这一系列的竞赛给他带来荣誉的同时,也让他越发热爱上了科技创新。
  实践:知行合一很必要“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练、增长本领……”段崇群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这句话,学习之余,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参与创业实践。
  在段崇群看来,社会实践不仅是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更是服务他人、提升自己的重要平台。2017年暑假,段崇群带领8名团队成员,组成“机电之光”暑期实践团队,前往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太和二村开展实践活动。在10天时间里,先后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走访、“机械律动,科普乡村”科普活动、萤火光课堂联合教学、科技作品宣传讲解等活动。期间,他放下大学生的架子,打扫街道卫生、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帮助村民维修电器、喷洒农药、清除杂草……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兴农的重要性。最令他难忘的是村里孩子们对机器人的好奇,有的孩子在了解这些都是大哥哥们自己制作的之后,就说长大后也要当科学家,制造机器人,这让他看到了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是多么正确和重要。这次活动得到了镇政府领导和村民们的一致肯定,被多家媒体报道,“机电之光”团队也被评为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他还奉行“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信条。段崇群是同学中间出了名的“有钱人”和“大方人”,原来,为了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一进校,他就尝试着创业,先后从事过美容护肤产品销售和校园快递,从中小赚了一笔。用创业赚来的钱向贫困受灾地区捐赠衣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但他自己却省吃俭用、勤俭节约。一顿饭花五元钱是他的上限,很少添置新衣服,到现在还用着高中时的手机。日常生活中,他热心服务同学,舍友打球受伤不方便行走,他就帮忙带饭、补课、打水。与此同时,他还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无偿献血、义务做家教、关爱空巢老人……就这样,他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处做起,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段崇群身上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也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但是他却用勤奋刻苦、创新钻研、热心公益、乐于助人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以实际行动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新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