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玉壶冰心“邓姐姐”--访省级教坛新秀、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邓威威





  □大学生新闻中心记者 熊方威 彭滢
课堂上,她热情洋溢、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课堂下,她质朴平和、潜心科研,笔耕不辍。从教不到十年,就主持承担了多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青年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类)等科研课题,并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截至2015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就有11篇。她心系学生,埋头学问,用激情与热爱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这便是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的邓威威,2015年获得安徽省教坛新秀称号。一片丹心育桃李邓威威老师说:“在大学里我还很年轻,还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还有更多更广的教学领域等待我去总结,去摸索,去拓展。”但也正因为她年轻,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她的教学模式也更灵活多样。
  她强调专业应用导向,始终坚持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强调理论学习与学术研究遵循国际规范式,追求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是“最新鲜”的东西。
  “知识新鲜方可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会真正接受课堂、享受课堂。比起用点名、发红包等方式考勤,我更希望通过自己精心准备的讲义去吸引学生、留住学生。”为此,她常常备课到深夜,目的就是从各种专业学术期刊上发现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便及时穿插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中。
  在邓威威的茶学专业英语课上,基本无人缺席,学生也“很自由”。“我的课堂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我,发表关于授课内容的看法。我既是老师,更是朋友。这种讨论交流,让我认识到老师不仅是教学生,还要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水平,对我的教学工作促进很大。”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让不少同学成为她的“粉丝”。她的学生王茹茹说,“我是邓威威老师的超级粉丝,不单是她讲课很生动很有趣、课堂氛围特别好,而且她待人亲切,关心我们的生活等等问题。与其说她是老师,还不如说是我们的知心姐姐。”这种亲密关系让她深受学生欢迎,她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威威邓”。为了更好地教学,邓威威老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授课方式,无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上课前她都会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讲义和PPT,下课后她会询问学生们的感受,与学生进行交流,数年如一日,孜孜不倦。
  2011年的实践教学中,有一位同学处处表现出抵触情绪,邓威威老师发现后多次找他聊天,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只是因为某些原因而让他对专业失去兴趣。”耐心地开导、热情地鼓励再次激发这位同学的学习热情,实验课上也积极投入。后来这位同学顺利毕业,他的毕业论文不仅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还在专业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他也在邓威威的鼎力帮助下,成功考取了研究生。“人啊,越往一件事里扎越能体会其乐趣所在,心也会渐渐平静。”邓老师如是说。潜心研究不言悔如果说课堂是面子,那么科研就是里子。没有醇厚扎实的里子就没有光鲜好看的面子。也许有些人觉得做科研多是枯燥而繁琐,但邓威威却始终乐在其中。“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学习的专业,一直坚持到现在,说不热爱是不可能的,热爱和坚守是做科研的人的基本品质。”这份热爱也成了支撑邓威威不断前行的动力。
  “我们专业实验多半都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有时几个实验同时进行,这就需要我们有相当的定力。”为了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及时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邓威威在教学之外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这也就不奇怪她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几包饼干。
  正是这种对学术的执着追求,这种对科研严谨、认真的态度,邓威威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仅这几年,她参与主持的科研项目就有九项之多,在国内外各类科研刊物上发表文章十几篇。2016年,邓威威获得第八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首届全国茶学专业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虽然科研成果丰硕,屡获嘉奖,但邓威威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科学的钻研,“对于一件事,只能乐在其中,而不能得意忘形。做任何事是如此,做科研更应是如此。”
  每个人的成功都来自背后默默的努力与付出,邓威威亦是如此。她是一个老师,同时也是一个母亲。2011年邓威威的孩子出生,而那时也正是她工作最繁忙的一段时间,“工作和生活都很重要,我一个都不想也不能落下。”生下孩子刚2个月,她就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孩子尚在哺乳期需要有人照顾,她就把自己母亲接来。“我要是休个半年的产假,那专业知识早就不知道被抛到多远了。”
  简单的采访过后,邓威威老师又忙碌在实验室中,此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邓老师却完全不以为意。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想到学生对她的评价,真正了解邓威威老师优秀的背后是她对科研与教学始终如一地付出,也是她对理想与操守如“冰心在玉壶”般赤诚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