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国庆阅兵激起壮志豪情编者按:甲子之年的国庆阅兵轰轰烈烈地画上句号,在观看完阅兵式后,广大师生深受鼓舞和感动,纷纷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祝福和自豪之情。





  “我”看阅兵前济南空军上校、我校杨洪林老师谈起阅兵式上的武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当兵时梦寐以求的空军预警机和加油机,在这次阅兵式上都看到了。这些武器都是国产的,这表明我国军队的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机械工程学院小月说:“我爷爷已有五十七年的党龄了,当电视上闪过十八位退伍老兵的画面时,爷爷的眼睛湿润了,这些人只是退伍老兵当中平凡的十八位,正是这样的平凡才让爷爷更加觉得他们是英雄。那些为祖国默默奉献的人都是英雄,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
  外国语学院的小霍一家人看阅兵的场景很有意思:“当我爷爷看到胡锦涛总书记站在车里从天安门出来时惊讶地说,‘胡书记穿的是我们那时候的中山装’;我哥哥说,‘车子还是红旗牌的’;而当我把‘京V2009’读出来时,哥哥却听成了‘警卫2009’,这么解释也挺好的,警卫正好象征着保家卫国。”
  国旗队的张金玮一边看着电视中国旗班的英姿飒爽,一边翻着自己加入国旗队以来的训练日志,“我最关注仪仗队的部分,那是我的‘老本行’,虽然本子上记的动作细节和电视里的不太一样,但是像军人英姿挺拔是我从小就向往的,哪天我也要到天安门前走一走。”
  文学院大一新生张同学的家住在北京大兴区,当参加阅兵的飞机轰隆隆地飞过她家屋顶时,她们全家都激动地跑出门外,“太兴奋了!我们小区很多人都举着国旗,看见飞机从头顶飞过时不由自主地一起欢呼。”
  “90后”受关注阅兵式上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有人说是目不暇接的新式武器,有人说是靓丽的女兵方队,很多同学异口同声说出的却是属于他们的名字———“90后”。的确,阅兵村里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些在大人眼中稚气未脱的“90后”,出色地完成了阅兵式,在新中国六十岁生日的时候,他们也圆满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成人礼”。
  “90后”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祝福,就像金添说的那样,“参加这次大阅兵的很多人都是‘90后’,严格艰苦的训练,精彩的队列表演无不让人感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90后’不服输、有责任心的精神,虽然没有幸运成为方阵中的一员,我依然觉得自豪。这就是‘90后’的一种爱国方式,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北京大街小巷,也飘扬在祖国各地的城市乡村时,街头巷尾无不传来对阅兵的种种赞叹,“90后”的同学们也无时不刻不被强烈的爱国情感所感染着。看完阅兵式后的张同学说“阅兵式给‘90后’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我们乐于接受挑战,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上进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这次阅兵就是最好的证明。勇于创新的我们必将为祖国未来的发展绘就新的蓝图,请祖国人民一起来检阅吧。”
  责任、个性、创新、有用不完的精气神儿和好奇心……这是“90后”对自己的评价。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们不仅仅出现在阅兵的方阵中,那些从天安门前驶过的新式装备也将让大家记住他们。新中国六十岁生日是他们的起点,由此他们开始创造属于祖国的未来,属于他们的未来,在创造中接受新的检阅。 (时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