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社团发展:别让活跃的雄心插上沉重的翅膀学通社记者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至今,已不再是简单的学生群体,也不是校园文化的附属品,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一方面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才能的舞台。
  我校的社团自发迹到现在,有荣膺“湖北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的,有获“全国中部城市体育舞蹈公开赛C组一等奖”、“香港国际武术节双截棍表演一等奖”的,有校园内无人不知的“社团之星”、模范社团,但同时也有一些社团是鲜有人知的。那么,我校社团发展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和水平呢?为何会有“两极分化”的现象?
资金:社团发展路上的最大瓶颈?
  “资金短缺已成为大学社团发展公认的瓶颈,它甚至是所有组织发展不可避免的瓶颈。”武当太极社团在关于社团发展的总结材料中提出这样一点。记者了解到,我校TTT乒乓球协会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该协会2003年在新校区重组时便遇到头疼的事———资金匮乏,由于协会平时并不活跃,所以导致会员流失、资金短缺的恶性循环。社团活动的确需要资金,但是资金是不是社团发展的瓶颈呢?
  社团活动经费无非三个来源:会费、社会赞助、学校拨款。每个社员入会时要交会费,所以社团在招新结束后会有一笔可观的资金“入账”。我校团委分管社团联的洪叶老师介绍说:“以前,各社团的会费是70%由社团联财务部代为管理,需要按程序申请即可,30%由社团自留用于日常管理。现在我们有两种方式,院系没有分社团联的还是按以前的办,有分社团联的就依照3:3:4的比例分别由分社团联、社团自身、校社团联管理。”各社团还有自己的外联部,如有需要,外联部会承担起拉赞助的工作,校社团联也有相应的管理办法;而学校拨款则是给影响比较大的活动。学校也将根据实际情况举行大型活动招标会,为社团品牌活动创造更优越的发展空间。
  据记者调查了解,我校大部分社团活动所需资金并不多。大学生心理协会前任副会长王家满告诉记者:“我们的活动主要是讲座和素质拓展两种,都是公益性的,不需要花很多钱。”英语沙龙协会会长周诚龙则表示,会费基本可以支持协会的活动。
  洪叶老师也表示,一般情况下各社团的会费每年都会有结余,每年的活动支出不会超过会费的60%,关键是靠负责人做好管理工作。
  管理:社团发展的方向盘
2003年,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我校成立了社团联合会,专门管理社团活动,为广大社团服务。在此之前,她他舞协、Fancy戏剧社、晨钟文学社等社团已经存在。社团联成立之初,我校共有社团十多个。到今年,艺术类、文学类、体育类、科技类、理论与实践类等各类社团已有67个,社员已达万人。
  社团的管理是其能否良好生存的基本保障。我校每年会评“社团之星”,目的就是为了形成竞争从而更好的发展。为了更好的管理社团,社团联今年5月又启动新的“两级管理模式”。据洪老师介绍,我校现有10个院系有自己的分社团联,管理更直接。她说:“这样各院系更重视自己的社团发展,对社团是有利的。同时各社团的负责人就是一面旗帜,要起到凝聚会员的作用,让会员能在社团得到锻炼并收获友谊。”她还谈到,社团要多组织活动,建立社团文化,保证持续发展,同时让广大会员充分参与,“每个社团至少每年要举办两次大型活动。”
  即便有明确规定,有的社团可以一年单独举办五、六次大型活动,有的社团却连基本的都不能做到。近期,各社团招新工作都已结束,记者调查发现,原有社团招新人数都在百人以上,新申请成立的社团比如动力学团、收藏协会等也平均有50人以上。但一个月不到,就有不少人退出,而且通常情况下最后留下来的也是少数。洪叶老师表示社员流失各高校均存在这种情况,就看社团用什么去吸引社员。
  在社团管理方面,各社团负责人有不同的看法。大学生心理协会前任会长王家满认为心协能发展的比较好是因为“社员很团结”,敢敢吉他协会会长李文泉则表示“兴趣是最好的纽带,有热情就能一起做好”,笛箫协会会长张鹏认为“要有一颗负责人的心,重视会员,让每个人都参与社团活动”,英语沙龙协会会长周诚龙说“把社团当成自己的家,工作已不是工作,而是责任”,武当太极社团负责人在工作总结中写道“一个社团对会员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社团的运行,关系着内部的民主与决策,关系社团业务的开展与发展,对社团内部和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随着高校社团队伍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开始重视社团之间的交流学习。我校社团联也连续参加了2008年、2009年由团省委、省学联组织开展的“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展演”。洪老师表示,每次都会带一些社团出去“取经”,“去武大、华师、华农等学校去交流学习,看看别人的优秀社团是如何运作的?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可以看到别的学校有很多社团是我们没有的,除去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学习。”她说。
  在引进别人的经验时,我校的社团还应注意打响品牌走出去。“关键是社团要有这个意识,我们负责引导,比如带出去交流就是增加他们的压力。而且每次交流回来他们的感触还是很多的,这也可促进他们带领社团更好发展。”
  对于一些鲜为人知的社团,记者提出“是不是活动太少又不会借助媒体宣传自己的原因”,洪老师表示赞同。社团联内部的《社团资讯》,学校的两大新闻媒体学通社、大学生新闻中心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这对于提高社团在同学们心中的知名度大有帮助,也更容易获得外界资金赞助。
  编后:对于社团来说,发展的好与坏,资金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怎样用自己的活动和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来做好品牌、提高知名度和丰富大学生活,才是每个“社团人”应该努力做到的。纵然有一颗“活跃的雄心”,倘若不卸掉沉重的翅膀也难以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