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月亮里”的记忆终生难忘———涉外学院三名志愿者赴汶川支援重建纪实


  一年前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至今仍让每一个中国人记忆犹新,灾区重建工作进展如何?那里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当我们只是通过媒体了解到当地的一些情况时,我校涉外学院的06级艺术设计专业的刘济南、欧阳雯倩和陈蓉三位同学,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以志愿者的身份前往汶川雁门乡月里村,与当地村民一起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重建工作。近日,他们回到学校,向我们讲述这一段让他们终生难忘的灾区生活。
“塌方、堵车、封路,一切就像做梦一样,但终于还是平安到达了!”
  今年四月,《羊城晚报》发起了“爱心集结号”赴汶川支援灾区重建的活动,我校涉外学院“破冰工作室”与活动主办方取得了联系,并在学院内招募志愿者,刘济南、欧阳雯倩和陈蓉三位同学主动报了名。在征得学院的同意后,他们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踏上了汶川之旅。
  志愿者一行在4月29日上午坐火车出发前往成都,原以为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谁知刚到贵州铜仁就遇上了塌方,同时,月里村那边却打来电话告诉他们必须及时赶到,因为如果碰上封路就没法儿进村了。他们焦急地四处询问有没有其他方式去成都,可得到的答案却是“只有这一条路”。志愿者在火车上停留了将近十个小时才到达成都,随后立刻坐车去都江堰,结果,到都江堰时前面果然已经封路了。内心十分焦急的志愿者已顾不上其他,直接跳上了运送修路物资的货车。然而,货车才开了十多分钟就遇到了塌方,车又停了下来。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他们决定徒步前行。半路上,志愿者遇到了好心人愿意用面的载他们去映秀,但车只开了十来分钟又堵住了,他们只好再次沿路步行。“走的时候经过了一个2000米的隧道,里面什么都看不见,漆黑一片,凉风嗖嗖地吹,耳边还不时有蝙蝠飞过,恐怖极了!”雯倩说,“好不容易走到了映秀,却再也找不到汽车了,只能坐摩托车去月里。山路一边是万丈悬崖,下面是滔滔江水,一边是陡峭的岩壁,不时会有些石头滚落下来。一路上司机都歇了好多次。”“山路上根本没有其他的行人,只有我们在那里穿行,稍不留神,可能就再也回不了学校。”陈蓉感叹道,“一天半的路程我们却走了将近5天,一切就像做梦一样,庆幸的是我们最终还是平安到达了。”
“再苦再累也值得,因为帮助他们真的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月里村”就是“月亮里的村子”的意思,它是华夏最古老的羌寨之一,地处海拔两千米的高山上。到达月里村时,志愿者发现村庄早已不见了昔日的安静与祥和,房屋基本上都垮塌或成了无法住人的危房。“路已经不是路了,都被砂石覆盖着,走两步摔一跤是常事。特别是有时摔倒碰到有毒的小草,手就会被感染,长出很多小脓包来,每次都是山里的大姐采草药给我们治好的。”雯倩告诉我们,“在那边,洗脸也没用,因为水本身就是黑的,衣服洗了二十遍也还是黑的。”地震引起了当地土质发生改变,山上已经不能种菜,志愿者们必须爬崎岖的山路到山下去买菜。
  在那里,雯倩、陈蓉和其他地方的五名志愿者主要是在山上教小孩。山上原来有一个小学,但因为地震已成为危房,九岁左右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就去山下的小学读书,年龄小的或者身体不太好的都留在山上,教他们读书的任务就落在了志愿者身上。此外,他们还负责帮其他志愿者做饭、洗衣服,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去帮村民和混凝土、扎钢筋。刘济南则在山下的工作室里设计房屋,有时候还会去帮忙建房。毕竟是没有干过粗活的人,他有次帮一户村民家敲了一上午的砖,结果手上长了三个很大的水泡。“有时想想,如果我爸妈看到了,肯定会很心疼的,但在那种环境里,看到村民们感激的眼神,我们都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因为能帮助他们真的是件很快乐的事!”
“小男孩把他最心爱的娃娃送给了我”
  刘济南所在的工作室在地震一周年之前免费设计,只收一些成本费。“有个大姐的房子砌歪了,我们就帮她做了设计,考虑到她家里真的很困难,最后连材料费都没有收,还把图纸送到她家。大姐很感谢,非要留我们吃饭。她还说要我们把月里村当作自己的家,她也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在那里,每当遇到当地村民时,不管认不认识,志愿者都会很热情地喊他们“大哥”、“大姐”、“大娘”,而村民们也会回报以同样的热情。
  最让志愿者感动的是那些纯真善良的孩子们。雯倩和陈蓉的到来,不仅给孩子们传授了知识,也给他们带去了爱与快乐。志愿者带他们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为他们买吃的……一天,有个小男孩送给雯倩一个很破旧的小娃娃,雯倩疑惑不解,后来一个老师告诉她那个娃娃是小男孩最喜欢的东西,他整天都抱着,碰都不让人碰的!“他们很单纯,别人对他好,他就千百倍的回报这个人!”雯倩幸福地回忆。“他们经常给我们带像樱桃、小苹果之类的东西。我去家访的时候,他们会在前面领路,时不时地提醒我们:‘老师小心哦,这个花有毒的。’‘老师小心别摔了。’”陈蓉笑容灿烂地告诉记者。
  志愿者们走的那天没有告诉任何一个孩子,因为“看着他们流泪,我们会更加难过”。
“这一个月的经历将成为我们一辈子的财富!”
  回校之后,志愿者们都感慨:我们的生活多好啊!“那段日子非常充实,现在我不再抱怨什么,因为我们这里的生活实在是太好了!”陈蓉感叹到。刘济南也认为“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因为最大的困难都经历过了。”雯倩说她有次在学校附近看见一个垃圾堆里扔了一个很大的娃娃,“我觉得很气愤,那边的小孩子什么都没有,我们却这么浪费。对我们来说,这些东西很平常,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尽管已经远离了月里村,但志愿者和孩子们仍互相牵挂。有个叫刘琴莉的小女孩在志愿者刚去的时候几乎天天都会哭泣,甚至有时会哭五六次。后来他们去家访时了解到她在去年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哭泣只是她渴望关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实这些孩子的心都是很脆弱的,他们用哭泣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希望有人来关心。后来我们就经常表扬她,平时也总是陪她玩,渐渐地她开朗了许多,还有了开心的笑容。但我们走了之后听说她又爱哭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说到这里,雯倩的眼角红了。一天晚上,有个小女孩拿着另外一位老师的手机给她打来电话:“老师我好想你啊!你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们?”“你表现好了老师就回来看你。”“老师,我表现得很好,是不是还有十七天你就回来?”雯倩告诉我们,她离开前曾和孩子们约定,暑假就会回去看他们。
  现在志愿者们正积极联系社会热心人士,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孩子们建一座小学。“以前觉得这些都是很遥远的事情,但现在看来只要自己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