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寄语2009级新生

     

    又是金桂飘香的时节,正值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隆重开幕和全国人民激情迎接新中国六十华诞,我们迎来了新的南华学子——来自五湖四海的2009级新同学!亲爱的同学们,南华大学欢迎你们!
  热烈地祝贺你们——顺利地进入大学深造,完成人生的一大转折!衷心地感谢你们——对南华大学的信任和热爱!更要虔诚地祝愿你们——学业进步,争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呼吸、与祖国同命运”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如何让大学生活充满生机活力,并能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对于新生,这应当是普遍关心的话题。就此,借校报这个窗口,向大家谈几点建议或曰要求:大学生活两件事——一要立德,二要博学。
  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简单说来,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发扬我们身上的那些美好的品德,并且用这些美好的品德来影响身边的人,从而追求完善的人格。我校的校训“明德、博学、求是、致远”,把“明德”列为首位,强调的正是立德的极端重要性。古语道“德为才之帅,才乃德之资”,现代人总结“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德才兼备方为正品、上品”,也是强调道德品质对于成长成才的导向作用。
  立德之要,当在树立“四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只有不断增强和坚持“四信”,学习与成才的方向才能正确、动力才能持久;只有不断增强和坚持“四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基点”才牢、“支点”才稳;只有不断增强和坚持“四信”,才能紧跟时代不落伍、心系人民不忘本、胸怀祖国,无私奉献。
  博学:“博”,大通也,即宽广、广博之谓(《说文》)。校训中的“博学”,一是指学校要“博”,二是指师生要“博”。作为现代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单就学生层面的“博学”,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和要求:第一层次是指在学业和才学的广度上,要点面结合、专通结合,既要有支撑未来事业和职业的专业知识作基础,还要有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的其它知识和素质作保障;第二层次是指要养成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实现“博学”的目标。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快到被形容为“爆炸”的状态,甚至有具体的研究数据表明,全球的知识总量在当前七到十年就翻一番。靠一门技艺吃饭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单一的、贫乏的知识储备,更无法应对知识爆炸的冲击。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博学”的理念,坚持全面发展。如何博学?方法论层面的要求,就是要勤学、巧学,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具体的建议,就是要树立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同学们,大学是一个全新的起点,祝你们树立新目标,实现新跨越,不断走向成功!